xiaosn110
2009/3/3 14:43:33
对于二三十岁的人来说,退休是遥远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吗,养老越早筹划越划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小伙子A,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每年投资20000元,他仅投资了5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追加投资,按照10%年化收益率计算,到50岁时候,这个小伙子能够拥有132万的本利。
另外一个小伙子B在33岁的时候才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他也每年投资20000元,一直投资到50岁,也是按照同样的年化收益率计算,到50岁的时候他才能达到142万。看似结果差不多,但是小伙子A仅仅投资了10万,而小伙子B却用了34万。除了时间带来的复利原因外,时间越早,可承受的空间波动性就越大,波动性越大,你获得的可能性收益也就越高。
有人说,养老还不是有退休金吗?按照成熟国家的经验,退休后的收入至少要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80%,生活品质才不会下降,而目前国内的退休金保障水平只有30-50%。大家可以自己动笔算算,我们退休的时候,可以从社保中拿到多少钱。
举个例子,黄先生今年30岁,每月的工资和奖金加起来约6000元左右,其中基本工资3500元,在北京工作。那么社保能给多少钱?
公式: 缴费年限满15年后,退休后每月可领金额=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计额/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累计额=个人月工资*8%*12*缴费年限
假设黄先生60岁退休,工资基数约保持3%的年增长率,则他退休时,个人账户中约有16万元。
北京地区2007年职工年平均工资39867元,合每月3322元。假设5%的增长速度,那么30年后北京地区月平均工资将达到14358元,而60岁退休的北京地区规定计发月数为139。由此计算,退休时黄先生每月从社会保险中可领取的养老金将有:14358×30%+160000/139=5458元。
如果黄先生现在每月花费除去买房买车等大宗消费外,保持每月3000元的正常消费水平的话,并假设CPI指数保持在3.5%,那么30年后黄先生退休时每月需要的花销是8430元。
每月领取的社保金额是5458元,而支出达到8430元,黄先生每月的资金缺口就是2972元,每年就是35664元。再将这个数字推而广之,假设黄先生寿命为80岁,则黄先生的养老缺口将有71万元,因此只有确保每年储蓄额不低于15000元,利率水平约为3.5%的情况下,黄先生才能够基本上填补70多万元的养老金缺口。但是如果黄先生提前退休或者活到80岁以上,这个养老金的缺口将更大。
那么这个缺口如何补足?虽然企业年金在国外是一项非常普遍也是非常系统的养老体系之一,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参与的公司也较为有限。"4-2-1"家庭模式也使得孩子的负担越来越多,所以养老也不能指望孩子。
在接受养老靠自己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尽早规划,积极投资。这里提供一些方法和提示:
首先,确定养老金的缺口。需要对自己一生的收入和支出有一个大致的预期,在预测自己的工资收入时要尽可能保守。对支出的预测则要尽可能宽裕,除了固定的开支如衣食住行外,一些变动支出,尤其是医疗费用支出要计算在内。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疯狂的存钱。这里的存钱不是指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开支,把节余下来的钱用来投资。复利的魔力很多人都知道,但贵在坚持。
第三,要在不同生命阶段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通常在20-40这个年龄段,人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可以尝试进行高风险投资。当然,股票投资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即便在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生阶段也不应在个人资产中占绝对比重,最好控制在50%以内。对于缺乏股票投资技能的人,可以购买并长期持有一些基金产品,高风险低风险的品种都要持有。而在40-60岁这个年龄段,则要尽量追求投资的安全性,将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定存等作为主要的资产配置。
第四,多方式配置,让养老金来源更丰富。除了上述提到的投资外,我们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补充我们的养老金。比如房屋的出租,稳定的借款利息收入,长期稳定的公司分红,自己开个小店等等,具体则要看你个人对于哪个方面更擅长。
养老的概念并不是到了60岁才有,如果你想过这样的生活,你想要提前退休,享受生活,那么你需要从现在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