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待产妇没有过住院的经验,面对陌生的环境、诸多住院规定、像走马灯一样走来走去的医生、护士以及从没听过的医学专业词汇,简直是一头雾水!如何使自己尽快适应环境?如何与医生、护士建立起良好沟通,让她们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身体情况,确定最适合的分娩方式?这是摆在待产妇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你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肯定会对你有帮助——
1. 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应该尽量将自己的症状详细记录下来,在去医院的路上简单按照时间顺序把自己出现的各种症状排序,描述症状时,尽量确切。比如描述自己肚子疼,就要尽量描述疼痛的特点、开始的时间、疼痛频率、持续时间、程度,有无变化等,并准备好月经史、怀孕史、家族病史等等。
贴心小提示:
1.产科医生为了推断预产期,都会问到末次月经(LMP)——即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很多产妇对末次月经理解有误:认为末次月经是月经结束的日期,还有人在怀孕早期曾有阴道出血,将阴道出血误认为是末次月经。
2.参加孕妇学校,并尽可能与医生交流,以获得更多的分娩知识。如果待产妇可以在住院前已经通过门诊、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更多有关分娩的医学常识、医疗语言,将会发现医师和您确实是来自相同星球的人,彼此间的语言、思考方式也如此接近,更好沟通。
2 不要夸张也不要隐瞒你的不适、注意保持平和心态。
研究表明: 不良情绪会使人对疼痛更加敏感;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同时还使产程延长,加之疼痛刺激,自控力降低甚至丧失……而保持良好的情绪,可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随着医学的进步,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