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雍正桃蝠纹碗 晨报资料图片
当今民间收藏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据沪上收藏家陈宝定先生统计,现民间收藏的品种已达700余种,因此要想集全某一大类的东西,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许多藏家开始走专题收藏道路。
沪上专题收藏有成就的不乏其人,如陈宝定的算盘、蓝翔的筷子、冯建忠的创刊号、杨顺发的世界币等。有的收藏家还建起了私人专项收藏博物馆,如享誉全国的王安坚钟表博物馆、陈宝财家庭蝴蝶博物馆、许四海茶艺馆等,让人惊叹不已。不过,专题收藏中,藏家还需注重精品、珍品的收藏,因为,有了精品或珍品,专题收藏会才更丰满更有光彩。
记得世界著名文物艺术品经纪人、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兹说过,"不用买多,但要买好"。埃斯肯纳兹先生是国际古玩界的风云人物,曾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490万港元巨资收购了"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这一价位打破了当时清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他又以5072万港元吃进"清雍正桃蝠纹碗";时隔几个月,埃斯肯纳兹在法国巴黎拍卖会上用6500万元的天价将"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收入囊中,再次轰动国际古玩界。从上可以看出,埃斯肯纳兹先生在市场上出招都是大手笔。他说:"没有必要买所有的鲜花,只需将最美的收入囊中。当然,有时也要问一下园丁。"
我国民国时期大收藏家张伯驹也是如此。若论收藏的数量,张伯驹的古字画藏品远不及庞莱臣、吴湖帆,但是若论藏品之精,张伯驹决不在他们之下。在他的藏品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如中国现存最古的绘画和法书--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晋陆机的《平复帖》以及李白的《上阳台帖》、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子昂的《章草千字文》等国宝,除此之外,张还收藏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元赵雍《五家合绘》、宋杨婕妤《百花图卷》、赵伯驹的《白云仙图卷》、宋拓《九成宫泉铭册》、马和之《节南山之行》等名作。
这些字画的收藏倾注了张伯驹一生心血,其中购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他卖掉北京最好的房产(原为李莲英旧宅)换来的。1956年张伯驹将上述字画捐献给国家,这些珍品已成为故宫博物院镇库之宝。
可以看出,艺术精品往往会促使买家倾囊而出,原因是艺术精品独一无二、不可再生,藏家拥有它,往往能体现自己的品位。从投资角度看,未来艺术市场只要有行情,精品涨10倍,一般作品只能涨1倍或1倍都不到。因此,藏品往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所谓"家有钱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