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兵/图
坐在记者面前的杨永兴,一身非常随意的休闲装扮,像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只是一说起股市,他便侃侃而谈,透露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老到与成熟。
不到而立的杨永兴一战成名,始于2007年的炒股实盘操作大赛。当时他正在运作一只私募基金--硅谷基金,短短的10个月,将600多万元变戏法似的炒成了一个亿,总收益率近1500%。他的骄人成绩,令他在这次实盘操作大赛中一举夺魁,令很多江湖人士不由发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和"英雄莫问出处"的感叹。
也许是冥冥中与股市结缘,20多岁的杨永兴,却已经在股市上浸淫长达十多年,算得上是一个老股民。当他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初中生时,家中拿出2万元的积蓄作为他炒股的原始资本。第一次入股市,市场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两万元投进去,两天时间便亏损了7000元,这笔亏损对于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中学生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这次血的教训让他终身难忘,也让他从此明白股市可不是闭着眼睛数钱的地方,时时面临风险,一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在以后的投资经历中,他始终将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由于天资聪颖,又勤于学习,潜心钻研,他炒股渐渐走上正路,并开始参加一些机构举办的模拟炒股比赛,多次荣登榜首,在当地慢慢有了一些名气。当他还是一个高中生时,由于出色的操盘能力被深圳的一家证券投资机构看中,于是辍学投身股海,开始了他的职业操盘生涯。
从2000年开始,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短线赢利法则,并在私募界小有名气。为了检验自己的策略和实力,他在深圳开始频繁参加一些机构举办的炒股模拟大赛,在中国私募界声名渐显,并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硅谷基金。
在朋友的圈子中,杨永兴素有"短线王"之称。当记者问及炒股的诀窍?他答道:炒股其实不过是江湖一张纸,捅破了并不难,无非是三条,一是看准大势;二是要学会控制仓位;三是要懂点技巧。知易行难,关键还是要实战操作经验。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他曾经建议周围刚入市的朋友,拿出自己的部分资金,每天都交易,然后从中总结规律。因为只有不断操练、不断反思,你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光去听讲座,光看别人炒股的博客,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股市的赢家"。
杨永兴遵循的原则是快进快出,决不恋战。据他介绍,在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中,他多数时候个股持有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往往下午选股入市,早盘开盘获利了结。他的这种操作手法可谓是"来如风,去如电",这似乎与主流倡导的"牛市捂股"的原则相背离,但正是这种短线策略让他获得超常的收益。他的策略就是"积小胜成大胜"。他说,我不追求一只股票在上涨过程中,从头吃到尾,我只吃中间的一口。在去年的大熊市中,他也基本上没有空仓过,只是看不准的时候,会将持股的仓位降得很低。他说,我差不多每天都有交易,我要保持自己对盘面的敏感。炒股是一种实战,有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对盘口语言的洞察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波诡云谲的股市中,杨永兴就像是一个手起刀落的大侠,一旦出手,必有斩获。他说,在那波大牛市中,自己起码有8成以上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失前蹄的时候也有,只是一旦意识错了,及时认赔出局,再去寻找下一次机会。
股市上有很多流派,有价值投资者、有趋势投资者,技术派中更是五花八门。当记者问他属于何门何派?他笑称:应当说我是一个趋势投资者,我从不测顶,也不估底。对那些在沪指6000点时看高过万点,在1664点看空破千点的预言家们,他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种预测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因为股市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多空力量随时可能转换的,在市场形成多头氛围时,有些利空被当成利好来对待,而在明显的空头市场,却是草木皆兵。
他说:难道因为沪指可能跌破千点,你就一定要等到那时才进场抄底吗?如果永远不破,你就永远不用交易吗?对于市场,我始终保持一份敬畏,我不相信有所谓的股神,没有人能够完全准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更没有人能驾驭市场。我的经验是不主观、不臆断,顺应市场才能与市场合拍,才有可能成为股市赢家。在明显的上涨趋势中,我会满仓操作,在明显的下降趋势中,我也会用很低的仓位玩玩。即使在熊市中,股市也充满机会,波段操作的节点把握是一门艺术。即便大盘暴跌,也总是会有上涨的个股,在明显的弱势中,能成功捕捉到牛股,会让人更有成就感。在熊市的反弹行情中,我会通过主流资金的动向,来判断每天交易的机会。一旦确信市场变盘,则果断出局,毫不留恋。
目前股市上有一种流派叫做"跟庄派",是否意味着市场上还有庄股?杨永兴认为,随着当年以"德隆系"为代表的强庄灰飞烟灭,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监管越来越严,做庄的风险越来越大,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敢顶风作庄。对市场上毫无业绩支撑的概念股动辄连拉几个涨停,他更相信不是有人做庄而是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 "千万不要把我说成是什么股神,我只是股市上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者而已。炒股纯粹是出于我的兴趣和爱好,我热爱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希望能在这个舞台上倾情演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