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事物,时间也许是最公正的评判。
妊娠早期,腹痛流血,人们知道这是流产之兆,于是医疗措施的功过利弊,往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人间事物,时间也许是最公正的评判。药物接踵而至,医生、家属、病人结成“联盟”,为的是保护珍爱的新生命。可是,这种保护的结果和代价又是怎么样的呢?
人们蒙受了药物的捉弄,饱尝了时间的鞭笞。
50年代,为了保胎,曾风行用雌激素药物。确实有一些胎婴幸免而未流产,但其中有不少人却又经受了另一种厄运。
一些曾在母体内受过雌激素药物影响的女婴(简称DES史),长大后阴道腺病(一种阴道上皮的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有DES史的女患者,因年龄的增长,阴道腺病又转化成阴道透明细胞癌。而有DES史的男婴,则因在胚胎发育期间,受到了过量雌激素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女性化现象。有的还会出现脑部畸形、上肢短缺等。
遗憾的是,药物的危害是在应用的一二十年后,才被人们认识的。“良药”、苦果,谁去评说?用不着去追究第一个用药者,在当时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这种挫折和失败是经常遇到的。医学家总结了这种风波的经验教训,今天,你不会再看到雌激素保胎的处方了。
1980年在美国,一次国际的妇科学术会议,专门研究激素类药物对胚胎的影响,说明专家们对此已经高度重视。
材料表明,在妊娠初期以保胎为目的应用大剂量黄体酮可以造成胎儿的发育异常。这种药物所致危害是:女婴男性化,如阴蒂肥大、阴唇融合;男婴可有尿道下裂等。阿斯克格曾记述100例尿道下裂中,有9例是在妊娠初期投与黄体酮的。黑那纳报告中指出,在妊娠初期仍服用口服避孕药(内含大量黄体酮)的女性,如生男孩,生殖器发育障碍的危险显著增加。
但是,也有相当多的黄体酮保胎者,并没有发生上述不幸,这也正是黄体酮目前还在医生处方上骄傲着的原因吧。不过,既然有了种种的有良迹象,为什么非要等更无情的惩罚落到更多的人头上才悔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