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储户缘何“刁难”银行?
查看完整版本:储户缘何“刁难”银行?
2009/2/21 15:34:24
  近日,不少媒体纷纷转载一则颇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前不久,储户张先生在某银行成都市春熙路支行石马巷营业点办理存款业务时,因不满银行效率过低(先后两次排队花去1个多小时),便故意将400元钱分40次存完,并坦言就是要利用合理的规则赌一口气,告诉银行"储户的时间成本也是值得尊重的"。
  这篇报道的原文内容相当翔实,且笔调生动,如"储户斜坐在椅子上,脸色酱紫,冷冷地把10元钱递给柜员,柜员打印出存款单,起身递给储户签字,储户接到存款凭条后,不待柜员坐下,再次递出10元钱要求存款。柜台前,大堂经理不停地安抚着十几位等待的客户……"字里行间,足以令读者感同身受张先生的恼怒,及银行人员处"变"不惊、"训练有素"的职业素养。
  读完新闻,静心思考,事件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因为近两年,类似的储户刁难银行事件屡有耳闻:据《广州日报》报道,苏先生要求把自己被柜员机吞下的款项如数补登时,因银行方面态度欠佳,他硬是花了近两小时,只为把100元现金1元1元存进账户;《新文化报》报道,一储户因不满相关银行服务欠佳,"誓"将卡内2900元存款1分1分取完,后在朋友劝导下才作罢;《楚天都市报》报道,孙先生在某银行办理业务时,因叫号问题与柜员发生争执。他便带着300枚1元硬币一枚枚存入,坚称直到银行道歉为止;《都市时报》报道,黄先生去银行为信用卡还款,长时间排队,眼见三个窗口只开放一个,在多次向银行反映未果后,他采取了把5万元分500次存完的极端举措……
  可见,只要对新闻有点印象,就能了解这类储户与银行较劲的事早不鲜见。当事人都是因对银行服务不满,遂利用合理的规则,硬是不厌其烦地分若干次进行小额存(取)款。这些与银行"斗气"的方式,甚至成为一些网友热评的"对付态度恶劣银行招数"之一。不过,站在公平角度评说,此类事件的发生,银行与储户都有一定责任,理应各打八十大板。
  就当事人而言,如此做法尽管貌似给相关银行一个教训,但方式是否妥当,有待商榷,特别是该方式还有点"损人不利己"。因为,在有意识地给银行制造麻烦后,银行有限的窗口资源确实被"成功"挤占,银行工作人员的"狼狈"也一览无遗,但一方面,当事人自己的宝贵时间又被自个儿持续浪费;另一方面,如此斗气,更倒霉的是其他无辜的储户,在后面还得排更长的时间,成为间接受害者。事实上,当事人完全可以向上级银行或相关管理部门投诉,而不应罔顾大部分人的利益。
  就银行而言,从类似事件频频发生可以发现,储户对银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办理业务效率不高;储户有意见不是没有直接反映的渠道,就是反映了也没下文,由此催生不满。由此,固然一些储户在万般无奈下出了此类下策,但作为银行也应设身处地为储户着想,主动检查自身不足。如上述《都市时报》报道中,相关银行在向黄先生进行解释和道歉,取得对方谅解的同时,马上调查研究黄先生的意见,很快决定每个正常工作日,都对客户开放两个办理储蓄业务的窗口,以解决客户排队时间长问题。如此做法,就体现出相关银行真正对顾客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以实际行动促进工作效率提高,从而有效避免了类似事件再度重演。
  正如有识之士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储户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在现实中,由于银行方面的垄断和强势,储户的利益被冒犯或遭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储户"报复式存款",就是对银行的一种"软抵抗"行为。对此,银行方面必须有所反省。否则,银行和储户的关系就很可能演变成第二个"医患关系"。相信,这是银行和储户方面都不愿见到的。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