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券商变身“准基金” 忧患多于安乐
查看完整版本:券商变身“准基金” 忧患多于安乐
2009/2/21 9:56:53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摇身一变成了"准基金"。这在不少人眼中无异于"麻雀变凤凰"。
  过去一年,理财市场风云突变,银行、基金、券商等各类投资主力,除了下功夫于市场研判和投资运作外,还调整了产品结构,纷纷推出创新理财产品。
  目前正在热销的股票型产品银河金星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出现轰动业内的创新之举--该产品在3个月的封闭期之后,每个交易日开放,与开放式基金类似,成为一只券商推出的"准基金"理财产品。
  按目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通行规则,债券型产品或每周开放一天,或每个工作日均开放,但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通常每3个月设定若干个开放日(3-10日)。如今,每个交易日开放的功能,大大方便了投资者的申赎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了券商的操作压力。
  除了开放日的设定,券商集合理财与证券投资基金还有较大不同。例如,股票型基金都有60%股票持仓下限的要求,而股票型集合理财产品一般只有20%,这增加了投资操作的灵活性。
  业绩报酬提取方式、认购起点、费率结构等也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基金以收取固定管理费获得报酬,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报酬提取方式更多样。以银河金星1号为例,在每份累计净值超过历史最高每份累计净值并高于1.03元时,管理人才能提取业绩报酬。
  据统计,目前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有加快趋势。2009年开年不到2个月,已经陆续有中金增强型债券收益、银河金星1号、华泰紫金鼎锦上添花、国都2号安心理财等数家券商发行了新产品。而由于发行渠道拥挤,还在排队的就有兴业卓越1号、东方红4号。如此快速的扩容,在券商集合理财史上尚属首次。
  显然,"准基金"的申赎方式加大了持币者的投资热情。随着日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越来越"基金"化,且在操作上又比基金多了一定的灵活性,那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券商集合理财是否值得参与呢?
  据朝阳永续的统计显示,截至2月13日,正常运作的3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今年仅中金公司发行的中金中华集合理财出现负收益,排名第一的东方红3号今年以来的收益为23.22%。上月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月平均收益率仅为4.59%,与此同时,限定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月收益率为-0.07%,未能实现正收益,现金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月收益率也仅为0.37%,大幅落后于股票型基金和上证指数。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王绍文指出,其跑输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原因可能在于:一、券商集合理财更重视绝对收益的特点,导致集合理财管理人对风险控制更加重视,在目前宏观经济不明朗背景下,参与股票的仓位较低。二、由于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仓位控制规则灵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股票仓位下限普遍在0-30%之间,因此在大盘上扬期间,无法与市场同步享受市值的被动回升。
  也有不少券商集合产品重振雄风。据统计,近六成产品的净值已重返1元之上。排名最前的光大阳光2号,单位净值已达到1.4148元,光大阳光紧随其后,单位净值1.4138元,广发理财3号单位净值1.3462元,东方红2号单位净值1.2887元。
  由此可见,券商集合表现也存在分化格局。对于一些业绩优异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而言,即将面临赎回压力。按以往经验,券商集合理财与基金相似,"1元"大关同时还面临着较高的赎回风险。由此可见,这类优异的券商集合产品的每日申赎功能对投资者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
  而对于一些业绩平平甚至比较落后的产品而言,投资者更会将资金分流到一些优异的产品中。
  "准基金"或许可以在此前的业绩相对较优表现的基础上带来流动性充裕的环境,由此缓解部分券商集合理财面临的赎回压力,但同时也使得投资者对不同产品的态度出现更明显的分化,造成部分券商的操作压力。
  尽管变成"准基金"了,在产品设计上是更上一个层次,但对于规模不大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而言,操作风险也增加了,总体看来更是忧患多于安乐。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