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理财要做“有心”人
查看完整版本:理财要做“有心”人
2009/2/18 2:13:57
  有句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理财也是如此。一方面打理自己的收入来源和家庭资产需要细心,一方面确定自己的投资和财产分布需要留心机会。而不管是开源,还是节流,都需要坚持长期的信心。
  我们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所举的例子,这篇文章所列举的主要是理财中的家庭收藏。实际上说理财,可能很多人说生活中总感觉到钱少,没有钱还谈什么打理呢?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其实很多家庭虽然资金收入和资产可能比较少,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藏和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小物件",实际上,这些物件可能就是"值钱物"。
  在我们生活中发生最普遍也是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邮票。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前手机还没有普及时,几乎所有的家庭和亲人信息来往大都靠书信。因此,邮票和粘贴邮票的信封比比皆是。像今天看起来价格翻了很多倍的邮票,当年也都是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有机会能够买到其中很多。尽管不是所有的邮票都值钱,但是如果细心保留一下,等待相当时间以后,其中一些品种的价值就会自然得到体现。这个时候只要委托朋友或者专家看看,自然就可以把多年的收藏甄别出来,也能获得一些或多或少的增值财富。就像文中提到的老同学,自己从来不知道:使用过的旧信封还有用?随后翻出一包父母双方分居时的"情书",约二百多件。信件及信封保存得相当完好,其中不少是集邮中的珍品。目前价值二万余元。最后这意外的"收获"可派上大用场,解决了单位集资建房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收藏也好,理财也好,首先就是要细心。这位朋友算是有心人了,虽然不知道旧信封有用。但不管是因为想保留好父母物品的目的也好,还是忘了也好,至少旧信封还是没有丢弃,所以才能等到最后的收获。而很多朋友就不够细心了,经常嫌东西老旧影响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就清理一下,最后往往就是看着报纸或者收藏市场,然后自己不断感叹:这个东西当年自己也有啊。现在值这么多钱啊,太可惜了。当年为什么不留下来呢?而要想能长久的保存,也不是简单的保管堆积就可以了,这样有些收藏可能也会自己慢慢褪色、风化甚至损毁。所以说,细心是做好收藏和理财的第一步。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待物质、财产要细心,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细心地保管和使用。
  光有细心还是不够的。收藏涉及到很多门类,理财方式和品种更是五花八门,究竟应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做到留心。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后面谈到收藏,提到了钱币类、文革遗物、书报刊、其它收藏杂品等如何把握机会和怎么收藏的时候,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多年的积累和专业的眼光。可能很多朋友一看就觉得说得这么多和这么专业,怎么能记住呢?这就涉及到留心的程度。如果自己对理财和收藏很用心,一心想获得财富收获,改善家庭生活。那"留心"的程度就要很深。需要认真观察和学习专家、报纸以及成功者的经验,下苦工去总结。试问,哪有想发财还不肯努力的道理?如果限于自己能力和忙于工作、家庭的需要,只是把收藏做个业余爱好,理财的目的也只是保值,而不特别看重增值,那么"留心"的程度就比较浅。可以慢慢体会或者看看市场的变化,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稍微用心琢磨一下,提高收藏和理财的效果。正如作者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留心处处皆财富"。
  最后还要做到有信心。做过股票投资的朋友,对这点应该是很有心得体会的,其实在理财这个领域也同样如此。比如自己确定购买一种理财产品,风险很低但回报不高,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市场变化,看到周围有人投资别的产品赚了大钱,此刻心理发生变化,对自己和产品都可能会变得没有信心了。于是转向也去跟风投入,结果又发生变化遭遇重大风险,最后非常郁闷。还有收藏也是如此。自己因为兴趣或者先天的原因,收藏了某些物件。但是后来看到基本没有增值或者变化很小,于是没有信心了放弃,最后等到市场开始改变风向的时候自是后悔莫及。所以,除非因为重大原因,或者理财的领域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再做调整。否则,还是要有信心去坚持。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