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或设计缺陷,6家银行22款产品8款零收益,14款负收益。
根据2009年至今各家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共有6家银行的22款产品在到期日录得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中零收益产品8款,负收益产品14款。负收益产品占运作失利产品的63.6%,超过了零收益产品的数量。
交行11款产品零负收益
据银率网统计,录得零收益或负收益的6家银行22款产品分布情况为:交通银行11款,华夏银行4款,招商银行4款,中信银行1款,民生银行1款,徽商银行1款。其中交行的零收益产品5款,负收益产品6款。运作失利的产品达到了11款,占比达50%。其"得利宝·浓青3号--五谷丰登"系列的10款产品运作失利,其中零收益与负收益产品各占一半,5款产品到期收益率为0%,另外5款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此外,"得利宝·天蓝3 号--精选指数基金投资理财产品" 到期收益为-8.9842%。
民生理财产品现"零收益"
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人民币0722期产品(B股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在1月7日发布公告:产品到期第一与第二付息日的当期收益率均为零。
专家分析,不恰当的成立时间导致了股票进场价过高,从而使得12个观察日股票基本为负表现。另外,其结构设计也有缺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但流动性风险在产品设计中被忽略。若产品在每季度设定自动赎回机制,投资者的本金也不会浪费一年的时间,流动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被化解。
招行4款产品负收益
1月9日到期的招行4款"08中国系列之零售精英理财计划"95%保本的结构型产品,实际收益为-5%。
专家分析,市场风险并不能成为其表现差的唯一理由,产品从设计上明显试图博取最高收益而忽略了流动性风险。
负收益原因各不相同
对这22款理财产品产生零收益或负收益的原因,业内专家赵瑞昆进行了分析。
相对于负收益而言,零收益产品至少保证了投资者的本金。8款零收益产品结构类似,均为保本浮动收益一年期人民币结构型产品。从产品的赎回机制和收益计算来看,7款产品录得零收益的原因类似:挂钩标的表现糟糕,8款产品中7款挂钩标的为农产品概念,大宗商品泡沫的破裂使得产品运作遭遇滑铁卢。产品的流动性非常差,无自动赎回机制,导致在多个观察期亏损后投资者无法及时止损。
负收益产品却各有各的不幸。14款负收益产品中有11款产品为95%保本的结构性产品,产品到期收益为-5%。余下3款产品在2008年基金也全军覆没的背景下同样表现不佳,市场风险使得产品即使设定止损线(天蓝3号有10%止损线)也无法避免负收益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