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惊人毅力。我们对长城的印象可谓是深入骨髓,不可磨灭。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城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议的工程,它的建造者秦始皇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数来数去,秦始皇的"帽子"可真不少,"始皇"这个帽子是人家自己扣的。有人说他是雄才,更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赞他是千古一帝,有人骂他是独夫民贼,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是一场永远没有结果的口水仗。我的观点则是不温不火,因为我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下本最大的投资家。
我们不得不又说到长城,这个征用了当时秦国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劳动力而修成的浩大工程。在我看来,它是秦始皇最成功的一笔投资。秦始皇是个讲究排场的君王,建这么一个大家伙在他看来是有扬国威的好事。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巧妙,他以为他的王朝能位传万代,子子孙孙世代做皇帝,长城就是一项造福子孙而又有利于自己的实用且有赚头的工程。事实上就是这样,长城在建设之初就本着御敌的功能而建造的。我们知道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心腹大患,在几千年里,长城对于各朝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修建代价,而且这个工程一旦发挥巨大作用就一定会有秦始皇的后人们去修缮,不用担心损耗。不但如此,长城的旅游价值自修建以来就显现出来,秦始皇本人就是死在去长城巡视的路途中。在他之后,哪位皇帝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打着巡视的幌子去长城游玩一圈,吼两嗓子当一回好汉呢?如果秦始皇的子孙传位到现在,一年的门票收入以及其带动的"长城"产业链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可以理解当年为什么修长城而不是像隋炀帝那样修大运河了吧?
可问题来了,修长城在当时激起了民愤民怨,很多人痛恨长城。这是为什么呢?关键有两点,第一秦始皇太心急。我们可以算一下,秦朝统治一共14年,建长城从统一全国第二年就开始到秦亡前几年才完工。建长城时秦始皇刚刚大规模改革,变更了许多社会制度,国民刚从七国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里走出来,马上改变他的生活常规,还没有适应过来就被抓去修长城。这样的情况能使百姓满意吗?另外,统一后因为前几年连年打仗国库不足的秦朝又拿出几乎全部经费去大兴土木,哪怕秦始皇再等个五六年,秦朝也不会这么短命。第二,秦始皇在同一时期还投资了两个项目: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这是两个很是失败的投资,阿房宫设计构想不错,自己又能享受还能留给子孙,至少能捞个世界文化遗产什么的。可惜呀,这个笨重的宫殿还没有完工,就被西楚霸王项羽一把火烧成了灰,被历史的小风吹走了,连点痕迹都没留下。比起阿房宫,秦始皇陵就更差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却花费了和长城同等的代价。这样一来,民众就更不干了,于是各种各样的起义便开始了。秦始皇可真不愧为一代"风险"投资家。
秦始皇真是疯狂了一把,在他永远闭上眼睛后不久,秦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就在"阿房阿房亡始皇"的预言中,在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起义中彻底崩溃了。
长城留了下来,而它建造者的风险投资却毁了秦朝。难道秦始皇真的是"投资之英才,治世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