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n110
2009/2/14 18:53:08
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
2008年,由于股市在非理性繁荣之后出现暴跌,上证指数一年跌去了65%,而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债券市场却是一片大好,国债指数一年上涨9.41%,企业债指数更是大涨,让被巨熊打得头破血流的股民们分外眼红。
于是乎,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各类债券型基金和理财产品出现申购潮。截至2008年底,各类债券型基金数量上升到85只,同比新增1.5倍,份额高达1755亿元,同比上升2倍。
出于对降息周期的憧憬,资金的大量涌入,导致债券收益率不断滑落,部分流动性较好的品种年化收益率甚至已经低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债市也出现了"非理性繁荣"。
这导致债券的牛市在今年1月戛然而止。1月份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累计涨幅分别为9.33%和8.17%,也是6年来上证综指的最大首月涨幅。但受累于国债指数的连续下挫,债券型基金1月份的平均收益率下跌了0.55%,为多年来罕见告负的月份。2月初债基继续萎靡。截至2月4日收盘,国债指数年内已经回调0.99%。
中投证券债券分析师何欣称,即便债券跌了一些,但现在还是贵了。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魏凤春认为,今年无论是企业债还是国债,都会大大提高发行量,供给增加,价格自然下落。
由于营销渠道方面的误导,大量投资者都是冲着稳定收益或者避险的目标盲目进入债市,能够理解和正视债市风险的人极少,机构迎合投资者的需求,不断扩容债券类产品,也是导致这次债市过热的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潮起潮落是常态,债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投资者在进入一个市场前务必要做好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