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今年62岁,曾长期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中层管理工作,素以头脑冷静、处事谨慎而著称,熟悉他的人都说老马的特点是保守有余,锐气不足。因而,老马从企业提前退休后,尽管在家里无所事事,却一直远离股市,认定自己不具备面对风险的承受力。
这几年眼看着周围的人在股海里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投入产出的回报比存款高出不少,加上老伴儿、闺女和亲朋的反复游说,更源于每月收入的减少,囊中羞涩,于是,老马在深入观察分析之后,从2006年初开始成了一个新股民。
在2年多的光景里,老马全神贯注,倾力投入,审时度势,精打细算,虽然投入资金不多,可炒股收益始终稳定。难能可贵的是,老马还善于总结,不断完善,逐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自创的炒股经。
固定投资限额。老马一家是典型的工薪阶层,虽然省吃俭用存了一些钱,实属来之不易。因而老马从进入股市开始就订了一条不变的原则,就是投入的资金永远保持在10万元。他为此还在银行开了一个与股市联动的存折,随时将炒股赚的高于本金的钱打回存折,这样一方面能及时知道炒股盈亏,另一方面迫使自己不能头脑发热,不顾血本地增加投入,避免遭受太大的损失。
坚持短线操作。老马认为,尽管长期持股会获得不错的收益,但对于投入资金少,承受能力弱,不愿长厮守的老马来说,似乎更乐于玩短线,快换股,防套牢,即便由于频繁操作使有些该赚的钱没有赚到手,还交了不少手续费,却仍然能够做到多赚少亏,甚至小赚不亏。不妨举例说明,仅在前年4个多月里,老马先后2次在9元5角的价位分别买进5000股凤凰光学,又都在近12元的价位抛出,赚了2万余元。
不睬小道消息。老马初入股市时曾有一种心理,就是伴着"行家"走,随着"高手"行。结果因为不了解大盘走势,不分析公司业绩,所买的股票大都牢牢套住。待他心急火燎地问给予过悉心指导的"专家"时,人家不无讥讽地反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是你炒股还是我炒股呢?恐怕只能是欲哭无泪,打落牙齿咽在肚子里。他由此悟出,证券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律,每只股票的跌涨也并非不可预测,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睿智理性,防止盲从冲动,更不能陷入那些像雨像雾又像风的小道消息之中,这其中蕴涵的道理应引起股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