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位市民花40元通过某网站购买的两份交通工具意外险,实质上是两张废纸。在近2个小时的航程中,该市民竟似"裸飞"。如此"假保单",无疑会让乘飞机出行的市民少一道"护身符"。我先生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出差,以乘飞机居多,每次都要买交通工具意外险,选择怎样的购买方式,可以避免"假保单"?听说有规定,各保险公司一律不得以手撕票方式经营短期意外伤害保险,想了解一下相关情况,以避免上当购买这种类型的保险。
[调查]
所谓的"假保单",是指不是由保险公司出具的,不具备真实的风险承担责任的虚假保单。人们在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时,一般都需要交通意外的保障,因此,避免购买"假保单",对广大出行者的人身安全很有必要。
交通意外险市场中比较规范的是航意险,也就是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机场和机票代售点一般都有航意险购买,乘客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班机的具体日期、班次、航班号、具体座位号,订立航意险的时间以及受益人等信息,都是保单或者保险凭证不可或缺的内容。到这些地方购买,一般可以避免"假保单"。
有关权威人士提醒消费者,如果是现场购买,一定要看单位是否有保险业代理许可证,还要注意证件是否过了3年的有效期。在拿到保单后,要确认保单上是否有保险公司的印章,并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查询保单的真伪和有效性。在顾女士提到的这起事件中,相关保险公司在核查后发现,上述"假保单"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印刷限售地区、没有打印验真码、保险期限错误、单证流水号和保单号不符合该公司编写规则。一般来说,在客服热线中查询保单号等号码,就能核实真伪。如果还不确定,可以将保单传真给相关保险公司,进行详细核查。
航意险市场上的各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了内部电脑联网、电脑出单和实时管理,确保客户信息资料完整、及时地记录在业务管理系统。相比较而言,一些以撕票方式经营的意外险保单,如随汽车票、火车票、公园门票一起出售的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铁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旅游景点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等,在保单毁损、灭失的情况下,乘客利益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保监会近日叫停了以撕票方式销售短期意外险产品。
以撕票方式经营的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其保险金额、保险费、保险责任等内容固定,且印制在撕票式保险凭证上,无投保人及被保险人姓名和证件号码,销售时未实现电脑联网出单、保单原始信息未能实时进入公司核心业务系统。
对撕票方式经营的短意险,如果发生保单毁损或遗失,可能会出现保险公司难以确定出险乘客是否购买了保险,导致保险公司错赔、漏赔甚至拒赔,造成乘客或其家属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被保险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手撕短期意外险保单3月1日才开始禁止,2月底前购买的仍然有效。但手撕保单购买者最好也能够一辨真伪,并将保单相关信息告知没有同行的亲友,以防出意外后得不到应有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