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起投连险将被撤下银行储蓄柜台
近日保监委下令要求将投连险从银行柜面撤下,自3月15日起禁止在储蓄柜面销售,本刊也收到不少市民的咨询:是不是投连险出了什么问题?转到银行理财中心买投连险又要注意什么?我们邀请了资深寿险顾问来作解答。
保险聚焦股市回暖投连险"沾光"
由于股市的暴跌,从去年年底开始保险公司对于投连险产品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2008年11月,包括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停止了在北京、上海两地银保渠道的投连险销售。许多保险公司的高管明确表示,保险产品在2009年将回归保障功能,投连险已经不再是销售的重点。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更是公开表示,目前的中国并不适合发展投连险。
记者在市场上发现,不少保险公司将投连险改装换貌,通过与其他险种捆绑销售的方式来促销。例如平安人寿的"赢定金生"采取了投连险附加万能险的捆绑销售方式,瑞泰则推出了可以转成投连险的万能险。
而正在大家觉得能够带来高回报但同时具有高风险的保险已经风光不再时,牛年的股市开门红让投连账户的净值也迅速回暖,原本因2008年走势太差打算退保的保户们也捂牢了自己的投连险。
不过比起激进的股票、基金来,投连的仓位明显较轻。以去年投连险表现突出的两家偏股型投连险账户为例,新华人寿的创世之约在1月上涨2.74%,泰康人寿的基金精选和积极分别上涨3.56%和4.37%。
控制风险理性投资
虽然今年以来投连险的进取账户随着股市的高涨回暖,但风险仍不可忽视。笔者对19家寿险公司的主要投连险账户收益做了统计,结果显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各公司投连险账户全年累计最高缩水49%。
所以在保险业务员或者银行理财顾问向你推荐投连险时,不妨先冷静地思考自己是否需要依靠投连险来达到一个较长期的理财目标。因为投连险一般会在首次保费中扣除相当大比例 (多在 50%左右)的费用作为"初始费用",且市场上大多的投连险都要在投保后的最初五年里扣除相当数量的管理费用,因此就需要投保人最好做好长期购买的准备,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
资深寿险顾问杨文樑建议,投保投连险最好要做10年以上投保准备。投保人需考虑好未来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里自己有哪些理财目标,他认为"为孩子积累教育费用"或者"养老规划"这两类理财目标比较适合选择投保投连险。
其次,也要注意考核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诚信,看看投连险的理财顾问或保险代理人是否在一开始就告知你投资风险,并为你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或风险偏好调查。
人物视点
投连险下柜是理性回归
资深寿险顾问杨文樑:
保监会的"下柜令"让一些人以为是对投连险的又一次打击。其实,从该通知的解释性文字里可以看出,保监委并没有禁止银行销售投连险,只是把销售场地换了一个地方,从"储蓄"柜面换到了"理财"柜面。这非但不是遏制投连险的发展,反而体现了对投连险的理性认识。
"投资连结险"顾名思义是与投资相连接的人身保险,也就是说客户所交的保费里是有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的。这类型的保险可以减小保险公司因银行利率波动而使保险费率波动的影响,同时,可以让投保人分享保险公司专业投资管理而带来的投资收益,形象地说投连险就仿佛是"基金中的基金"。
但投连险的投资风险是由投保人承担的,且其投资收益的变化与投资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表现有相当大的关联度,所以对销售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
就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投连险来看,一般都会在投资部分设立三个以上的投资账户,投资账户的设立其目的是为了给投保人依据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账户组合。对于投连险的销售人员来说,要能依据客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投资市场的判断能力为客户选择投资账户组合提供建议或参考意见。
而投连险一般都规定客户可以在缴费过程中,每一投资年度都可以免费(或免费若干次)调整投资账户组合,以便客户能通过调整投资组合规避投资市场风险或赢得更高的投资收益。那么,在投资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投连险的"销售人员"或者"客服人员"此时的身份就要转变为客户的"投资顾问",要能依据自身的投资专业能力为客户调整投资账户组合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