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再谈保险意识
查看完整版本:再谈保险意识
2009/2/10 18:04:44
  牛年春节过后,有关保险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先是中国游客在美国境内发生车祸,造成7人身亡,9人受伤的重大事故,因遇难者事前参加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依据保险条款,保险公司在第一时间将185万元的保险赔款送出,一方面对事故的善后处理不无裨益,另一方面对不幸遇难者家人亲朋的心理也是慰籍。与此同时,媒体披露在春节期间,有些人燃放鞭炮不注意,导致一些停放在小区的私家车受损,由于无法找到当事人,车主只好向保险公司报案索赔,但部分受损车辆只投保了交强险,没有投保车损险,自然不能得到赔偿。
  上述事例,不仅表明保险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真实地反映了公众目前的保险意识仍然比较薄弱。不容忽视的是,尽管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水涨船高,但全民风险意识仍显淡薄,汶川地震后群众投保率普遍偏低就是例证。这些现象之存在既受到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弱,覆盖面不宽影响,也与百姓保险观念薄弱及存在心理误区不无关系。
  倘由此延伸到保险选择,似乎更有说服力。如平日投保时左掂右量,就是勉强入保也不保全保足。日后如平安无事没得到赔偿,就认定保险费花得冤枉,甚至把中途退保、到期不续保当作"精明"。殊不知,瞬间发生且难避免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会将人身与财产毁于一旦。遭遇灾情却因没入保而不能索赔,那种有苦说不出的心情溢于言表。再如健康险和商业养老险,一些年轻人认为眼下考虑治病和养老"为时过早",混淆履行义务和享受权益的辨证关系。以至于因患病或养老急需大笔费用时,无法寻求保险保障。令人既为其错失一步可惜,更为其落后的理念扼腕。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绝大多数人都赞同其中蕴涵的道理,但把道理变为行动委实不易。报刊常有灾害事故带来危害损失的报道,除了颂扬奋力抗灾抢险的事迹外,不少遗憾是受损数字与保险赔偿数字之间存在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受损单位、家庭和个人没有投保,出现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可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不单是社会警示,更是人们需要具备的风险意识。时刻具备风险意识,懂得防范风险的投入与其他物质投入一样必不可少,是社会和谐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旦脱节就要交学费,吃苦头,其间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