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方寸粮票:浓缩的历史画卷
查看完整版本:方寸粮票:浓缩的历史画卷
2009/2/10 0:31:55

  图为苏育衡展示粮票。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20世纪90年代中期,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今年65岁的苏育衡一谈起票证收藏便滔滔不绝。
  曾在伊宁市粮食局工作的苏育衡,从1998年退休后便开始收藏粮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收藏的不仅有全国各地的粮票,还有油票、肉票、料票、布票、副食券等,仅粮票就有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流动粮票、粗粮券、细粮券、粮食供应卡、侨汇物资供应证等十几种,票面数额从半市斤到五千斤。从苏育衡厚厚的几大本收藏簿中,不难看出他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
  一封信萌发收藏爱好
  1995年8月的一天,苏育衡与往常一样,正在单位认真工作时意外收到一封江苏新沂市某部队署名叫许爱华的信。
  信中诚恳地写道,由于自己的孩子钟爱粮票,得知苏育衡在粮食部门工作,希望苏育衡帮他找几张****的粮票。苏育衡看完信后很感动,一位父亲为了孩子的爱好竟能打听到远在****的他。事后,苏育衡按照信中的要求找到了粮票,并及时寄去。没有想到,自此苏育衡与许爱华成为了收藏粮票的朋友。通过许爱华的介绍,苏育衡认识了许多内地的"粮友"。
  在与"粮友"的通信中,苏育衡逐渐对粮票有所了解,并萌发了收藏粮票的兴趣。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闲暇,直到1998年,苏育衡退休后,怀着对粮食工作的热爱,开始收藏粮票。
  收藏激发学习兴趣
  在与粮友的书信交流中,苏育衡获得了不少收藏知识。
  "刚开始收藏粮票时,我不懂,粮友让我找****1988年的粮票,我就把5公斤的****粮票寄去十余张。粮友回信说,集粮票与集邮票一样,要集整套,散票的价值比整套低。经过粮友的耐心传授,我才明白,同一时期、同一版印出的几张不同面额的粮票叫套票。"苏育衡笑呵呵地说。
  全国各地各时期的粮票他都收集,而且将这些粮票分类别存放在自己制作的收藏薄里。每一个专题、每一个小主题,苏育衡都用清秀潇洒的仿宋字体作注释说明,票文对照,一目了然。虽然每一张粮票下的注释字数只有几十个字,多者也就一二百字,但是为了力求每一条注释的准确性,苏育衡往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在不停收藏粮票的同时,苏育衡也在不断地积累着知识。他说,退休后他感到生活更加充实了。
  收藏丰富了人生阅历
  在收藏粮票过程中,苏育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令他终身难忘。
  退休后,苏育衡每逢星期天都要到伊犁州邮政局门前的收藏品地摊看看,寻找自己所需求的藏品。渐渐的,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单位同事得知了他的这一爱好,有些人把家里不用的粮票主动送给他。其中一位名叫张荣成的朋友,苏育衡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天,张荣成提了一个包包找到苏育衡,从包里拿出许多****粮票给他。苏育衡一看这些粮票可以在市场上卖不少钱,正准备掏钱时,张荣成按住了他的手说:"听说收藏粮票是保护粮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我看您为人正直,相信您拿这些粮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我是为了钱就不会送给您了。"
  收藏粮票是份艰辛的过程,为了收集粮票,苏育衡要从自己并不富余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粮票,为此他不吸烟不喝酒。
  为了收集到藏品,废品收购站也是苏育衡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一张与粮票相关的凭证,他会在废品收购站一待就是一个上午,有时候腿都蹲麻木了……时间久了,许多废品收购站的人也知道他要什么东西了,有时候收到关于粮票相关的凭证,就高价卖给他。后来,苏育衡将这些凭证整理出来,编汇成"伊宁市粮食供应凭证"。这112页珍贵的展片在后来的展览中,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花费了10年时间,苏育衡收藏了五六千张全国各地、各时期的粮票。他目前任中国票证收藏协会****分会副会长。
  "方寸粮票,真实地记录着历史,是浓缩的历史画卷。"苏育衡感慨说。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