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什么理财产品好啊?""基金定投怎么样?""A股涨过2100点,我还要不要加仓?"……牛年春节回来,读者朋友、身边的朋友纷纷向我咨询投资新招。
忙碌了一整年的你,此刻不仅心里装满了祝福和温馨,"口袋"里也装满了去年的年终奖和今春的利市,如何把这笔"种子钱"种下去,让它们秋天时硕果满满,的确是当下的一个大问题。
想你所想,理财周报银行版成员(2位编辑4位记者)大年初七(2月1日)就开始忙乎,在正发售的近40款新产品和230多款开放式QDII(现可申购)中,找寻最值得投资的部分。
沿着结构性、信托类、QDII、债券票据和外汇理财五个大类进行追踪,理财周报记者找出了15款"五星级"理财产品,作为新春礼物送给你。
迷惘的前景,最确定的中国因素
不管做哪类投资,宏观经济趋势都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银行理财亦是如此。
今年金融危机是否会卷土重来?8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能否将美国拖离经济衰退的泥潭?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能否拉动内需这驾马车,填补出口的空缺?
理财周报记者经过广泛阅读和采访发现,上述前两个问题成了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游戏:
乐观者认为,金融危机已告一段落,至少最坏的时光已过去;悲观者却认为第二季度将爆发金融危机第二波,美国高达20兆亿元的垃圾债券违约率会由3%飙升至12%以上。乐观者说,担心美国经济大萧条是歇斯底里,因为如今已不是上世纪30年代的金本位,财政支出的GDP占比也已从那时的8%上升至2007年的36%;而悲观者说,美国经济有高达2万亿美元或更多的空缺,而美国政府2008年的财政赤字可能高达1.2万亿美元,用8000亿救市不过杯水车薪。
但谈及中国,不同宗教文化和肤色的人们,似乎同时放下偏见,一致认为2009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表现将是亮点。他们的分歧只在于:中国经济是在第一季度见底,还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复苏。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牛年A股的机会将多于鼠年"。渣打银行(中国)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说,"3个月内我们维持看空A股,但12个月内我们建议'增持'"。
东亚荷银交行中信花旗创新产品
要获得好收益,需要看清大方向,选择合适的标的,采取配套的投资策略,并在恰当的时机进场离场。然而,要在弥漫不确定因素的当下,同时满足上述四大条件,何其难?智慧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尤为耀眼。
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说,该行推出了"溢利宝"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16,以"相对表现策略"对赌中国复苏和全球衰退。
与东亚的结构产品类似,荷兰银行推出2009年"市场中立策略系列"Alpha亚洲100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第四期,同时建立多头和空头头寸,采取"市场中立策略",引入对冲基金的操作方式。
交通银行个人金融部产品总设计师施峥嵘会告诉你,"2009年开放式产品或将成为一大特色,类基金化产品可能成为一种潮流。"对中国经济以及A股走势的看好,成为这种趋势的背书。
交行推出的"得利宝?天蓝5号",再现类基金信托银行理财产品:每3个月开放一次,把更多的管理主动权交给了投资者。债券类理财产品中,也出现了类基金化趋势。中信银行()联手华夏基金推出模拟债券基金"中信债添利1号",投资起点5万元,期限2年。2月4日-3月30日封闭期结束后,该产品于每个自然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交易日)开放赎回。
市场对QDII仍持谨慎态度,1月份只有花旗银行发行了2款,其中"5年期挂钩股票澳元票据"第一年保底收益4.5%,值得关注。你不能忽略的还有,部分开放式QDII净值开始回升,贝莱德黄金基金3个月升40%,该基金在花旗和渣打有售。
鉴于市场对全球经济走势有分歧,外汇理财产品近期较少表现。理财周报记者发现,尽管2月份发行的外汇产品美元占2/3,但多数银行暂时关闭了欧美通道。上海银行2009年"金鑫"系列产品、厦门国际银行2009年"飞越理财"币币皆赢计划收益优于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