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位退休老人给编辑部来信,讲述了他在2008年遭遇的财产损失,读后心情很沉重。
老人说,去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通胀,银行存款负利率还要收利息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得他们一家"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家庭资产保值升值,经人介绍,他在5月中旬,将毕生积蓄的80万元人民币以6.65:1的汇率换了10万多元澳币,参加了某外资银行的澳元高息定存,存期9个月,利率7.8%。今年2月16日定存到期,以不变汇率计,可获得4万多元人民币利息。老人当时很高兴,以为找到了抵御通胀的最佳途径,轻松、安全又省心。
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万没想到,"安坐家中风险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澳元跳水,眼看存款即将到期,但澳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已然大变,按这几天4.39:1的汇率测算,老人如将澳元换回人民币,只能换到52.81万元,损失高达33.99%。这对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打击巨大。
这件事,让我看到两个关于理财的误区。
一是关于老年人理财。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老年人生活节俭,却天天泡在证券公司热衷于炒股,指望以钱生钱。且不说他们的努力是否有效,仅就他们的年龄来看,如此这般劳累显然不利于身心健康。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生活重心,如果说25岁前主要是学习各种知识为主,25至30岁是成家立业打基础阶段,30岁至60岁是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稳步发展阶段,那么60岁以上则应是人生的收获阶段,应该享受你一生辛劳所得,过一种安逸悠闲的日子。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还要辛苦赚钱干嘛?为子女赚钱吗?大可不必。为自己养老吗?从防老防病的角度需要有点储备,也只能参与买买国债、存存银行,不必劳神费心。你已经老了,趁还能走能玩,抓紧多玩啊。把你一生攒下的钱怎样快乐地花掉,你会很快乐。
二是关于外币理财。理财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购买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币理财是我们的首选。当然,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加快,外币理财也进入到日常生活,但国际汇率的变化十分复杂,这里蕴含的风险甚至比做股票都高,绝不是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所以,简单地追逐高利率币种,也是进入了理财误区。
理财,其实很不简单、很不轻松,有时甚至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