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9/2/5 9:53:03
去年年初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危机让不少商业银行避而远之,但是今年以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开始增多,但纷纷把收益实现条件设定为"单边看涨",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该类产品将成为银行脱身理财困局的突破口。
产品增多采取中性策略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份以来,不仅仅是花期、汇丰、荷兰银行等外资行继续强势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交通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也开始突破去年12月份时的产品真空期。因为在去年12月份,4家外资银行包揽了当月所有同类产品的发行,而且当月国内共发行结构性产品13款,仅占当月产品总量6%,月环比下降24%。
新年推出的结构性产品有:交通银行"得利宝新绿美元理财产品FH090214";荷兰银行"全球绿色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二期美元款5年";花旗银行"5年期挂钩股票每日可自动提前终止澳元票据"等。
和过去不同的是,银行机构纷纷把收益实现条件设定为"单边看涨",市场上的结构性产品多采取中性策略,即希望通过标的资产的绝对波动幅度来实现高收益。
选择产品看好的几大领域
业内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又被看好和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资产价格有望继续振荡有关。
在选择合适产品方面,根据中国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投资分布,将有70%的资金将投入铁路、公路、灾后重建等基础建设领域,因而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可通过看好基建、水泥等股票以及与经济波动周期相关度较小的防御类股票,如电信、医药等来达到波动市况下的最佳策略。
除此之外,海外股票市场指数,黄金、原油等商品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刺激方案带动的行业也被银行方面所看好。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黄金、金属市场和亚洲股票市场可以放入资产组合中。
理财师最后提醒投资者要弄清楚对于保本的定义,不同产品也有所区别,有些是保证全部本金,有些理财产品是保证部分本金,而有些理财产品则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