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牛年银行理财稳字当先
查看完整版本:牛年银行理财稳字当先
2009/2/1 10:46:16
  牛眼看市之三·银行理财---
  2008年,历史罕见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股市转熊,债市走牛。商业银行 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也出现非常大的分化。回头来看,那些在2007年不吃香的债券类、信贷类、票据类等理财产品翻身成为市场的佼佼者,而一些与股市、汇市、大宗商品相关的产品却遭遇亏损,特别是当初一片叫好的QDII产品更是惨不忍睹。金融风暴还未结束,经济前景仍不乐观。众多专家均认为,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会以稳健类型为主。
  稳健理财产品收益不错
  据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统计,2008年1月至12月56家商业银行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4400多款,再创历史新高。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债券类、信贷类、票据类等稳健类型的产品。统计显示,纯债券产品在去年全年的年化收益可达6%-10%,银行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可达3.5%-6.5%。而曾经风靡一时的挂钩股市、汇市、大宗商品期货的产品表现并不理想。令银行理财产品一改此前"稳赚不赔"的印象,经受到零收益甚至是赔本的考验。特别是QDII产品普遍亏损,有的亏损幅度甚至超过60%。
  建行私人银行CFP国际金融理财师王岩告诉记者,信贷、债券类理财产品去年的发行也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一些转折。在去年上半年,利率仍在高位,而且信贷呈紧缩政策,商业银行发行一些信贷资产类的理财产品既可以解决优质企业客户的流动性问题,也可以让个人客户分享收益。这段时间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收益率很高。可去年9月份之后,货币政策逐渐宽松,银行失去了发行信贷类产品的动力,再加上央行屡次降息,收益率也不如以前有吸引力,所以下半年此类产品发行急剧萎缩。
  来自相关机构的分析报告也印证了王岩的说法。普益财富最新统计显示,去年12月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为169款,与11月份179款的发行数相比,下降了5.6%。实际上自去年9月份起,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已经放缓,从去年9月份的268款起锐减到169款,发行数已累计下降了36.9%。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12月下旬,所有由银行发行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全部跌入3%以内,部分商业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和2个月期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降至1.5%。
  为了规避降息通道中进一步可能带来的风险,近期所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短期化的趋势,人民币期限在三个月以下的越来越多,一些银行还新推出一些低至15天的超短期限产品。
  QDII产品年末零发行
  在2008年最后一个月份中,QDII理财产品市场迎来了出海以来的首次"零发行"。理财市场研究机构普益财富提供数据显示,2008年12月国内外银行共计发行了386款理财产品,其中QDII理财产品已经绝迹。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0日,正在运行的109款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的仅有3款,均为中国农业银行的"境外宝I"。其余产品大多数深陷浮亏泥潭,浮亏幅度最高超过50%,并且从数量看,有几十款之多。
  牛年理财稳字当先选择多样化
  专家普遍认为,2009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会更加复杂,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深化,并向实体经济转移。当此背景下,2009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估计并不会比此前少,但在产品设计上仍将主要集中在票据、短融资等低风险、稳健型的产品上。投资者要降低收益预期,一定要坚持稳健理财的原则。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在银行理财 产品中找不到投资机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指出,2009年银行 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向可能出现行业配置多样化、热点分散化和区域多元化的趋势;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支付条款有可能更加复杂,而普通类产品则可能有结构化的倾向;理财产品内含止损、保本或保息条款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普及;理财产品可能出现浮动参数设置的系列化倾向,如浮动利率、浮动汇率、浮动基准和浮动参与率。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指出,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将有比较宽泛的收益幅度,投资者从这些产品中拿到实惠的可能性更高。就中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而言,今年仍然能够在多个领域创新。
  建行私人银行CFP国际金融理财师王岩指出,目前正处于投资机会从债市向股市过渡的阶段。他建议投资者保持平和心态,一定不能追涨。王岩认为,今年银行也会推出一些与股市相关的理财产品,比如在本金保障上有优先和次级设计的产品。投资者可依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此外,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也会与去年一样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影响。如果今年中国的经济在众多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仍不能企稳,债券市场可能还是比较理想的避风港,如果经济真正回暖,债券市场会越来越差,股市的机会也要大一些。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
  投资提示
  切勿随便签署文件
  购买理财产品一般需要客户签署相关协议。那么在签上自己的大名前,您一定要详细阅读客户协议,并完全了解协议内容。同时了解理财产品所有的信息和风险,弄清楚作为投资人有哪些权利和责任。如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向银行的理财顾问提出,并得到确切答案。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千万不要签署协议。
  如果对方要求您签署免责声明,您应该特别留意免责声明中免去了顾问及金融机构哪部分责任?签署声明后,将如何影响您的法定权利?假如免责声明中称您的顾问并没有提供任何意见,或提供的意见未被您采纳,只是纯粹执行您的指示,这些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不是,请不要签署有关声明。此外,请留意免责声明未必会另纸列明,也可能就包含于客户协议中。
  新闻内存
  预期收益率
  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因此无论是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还是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您在购买时看到的"收益率"实际上都是"预期收益率"甚至是"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念。预期收益是银行认为的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而最高收益是在极为有利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封顶收益。
  只有当产品到期,银行根据整个理财期间产品投资标的的实际表现,按照事先在产品说明书上列明的收益率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率才是"实际收益率"。
  注意无论是最高还是预期收益率,银行都不具有保证支付义务,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很可能与最高或预期收益率出现偏差。投资者可以通过许多公开的信息渠道了解投资标的的表现,并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计算方法检验"实际收益率"是否正确,如有疑问可质询相关商业银行。
  年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
  在比较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时候,您还应该注意其对应的时间概念。"年收益率"是按年平均可获得的收益率,"累计收益率"是指整个理财期间的总收益率。商业银行在宣传资料中针对不同期限的产品通常会使用看上去最诱人的那种收益率,但是您在购买前应该注意换算一下。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