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09/1/23 20:17:21
小杨经过多年的商场拼打,有了一些积蓄。尽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由于不懂得理财,小杨只能将将闲钱在银行里吃利息。
2004年,为帮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朋友完成基金销售任务,小杨第一次买了基金。在基金选择上,他定了两条规矩:第一,买行业内的名牌基金:第二,必须是有国家正式批准文件的基金。几年下来,这两条选基思路使其在投基路上变得异常轻松,没有一丝任何的投资负担。
回想起2004年当初购买大成价值增长基金时的情景,小杨仍对当时手续办理的繁琐性记忆犹新(当时代销机构还是采用传统的传真办理的方式,各种表格的填写,特别是客户资料变更,均需要由代销机构网点向基金公司传真)。感觉手续麻烦,小杨买了后就懒得去管它。赶上了2007年的大牛市,该基金一举增长百分之二百多,让小杨收益颇丰。
有了第一次的投资经历,更坚定了小杨投资基金的信心。小杨后来在前两条原则的基础上又额外增加了一条:只买第一只创新类基金。他的理由是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增长,就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期看好的充分理由。于是,有了这样好的市场环境,创新型基金产品必将有其用武之地。正是这些胸有成竹的判断,使其在上证50ETF、上证180ETF上赚了不少钱。
每当街坊邻居询问他基金理财的秘诀,小杨总是抿着嘴笑:"懒的呗!生意上勤快点儿,理财上懒点不就完了。有了专门管理资金的专家,您说我还想啥哩。在绩优基金上越折腾做波段,短差损失可能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