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自主创业学花艺。(记者 范长国 摄)
引导大学生创业,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增设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之一。一项调查表明,重庆约70%的被调查大学生有创业意向,但付诸行动的不到1%。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比例为75%。大学生创业正成为一朵镶有金边儿却"好看难摘"的刺玫瑰。
有热情无资金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消息,促使我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加入创业队伍",曾经在校园卖水果创业的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因为创业没有赚到钱,小李执意请记者隐去她的姓名。她告诉记者,卖水果的动力来自重庆大学生养猪创业的消息。西南大学邓费建、邓波兄弟俩从2006年8月,大学未毕业时开始借款办养猪场创业,到2008年年底,兄弟俩不仅有自己的养殖场和种植场,他们的养殖场还被确定为当地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类似邓氏兄弟创业成功的各类消息在大学校园广泛传播。一些正在读书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索性在学校周围开设书吧、水吧、酒吧,大学生更认为,创业成功的典型就在身边,创业热情高涨。
重庆共青团组织针对重庆14个区县、5所高校近千名年轻人的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受访者曾考虑自主创业。"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有创业的想法。"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彭超告诉记者,"能够自己当老板,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尤其是现在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同学们多多少少都有在商海打拼一把的念头。"
然而,真正能够动手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很有限。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介绍,由于创业大学生流动性大,统计困难,因此难以全面掌握大学生创业的人数,估计近年来重庆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足毕业生总数的1%。
资金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
共青团重庆市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张波认为,资金瓶颈的成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各级政府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大学生创业需要;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缺少相应捐赠法规,社会捐赠有限;三是银行缺少风险评估机制,创业青年缺乏财产抵押担保,融资困难。在采访中,许多大学生坦言,在目前的融资条件下,要创业最好是家庭条件宽裕,才能经得起孩子折腾。不然还是先找个工作解决生计问题比较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