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盘点2008银行最热门及最没落五大理财产品
查看完整版本:盘点2008银行最热门及最没落五大理财产品
2008/12/29 0:30:20
  最热门的五大产品
  信贷产品
  风靡表现:一日告罄
  资本市场由牛转熊以来,收益稳健、风险较低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支撑了银行理财市场的大半个江山。
  2008年上半年,除了2月份和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陷入低迷之外,其他各月均持续增长,对此,信贷类理财产品功不可没。仅2008年上半年,银行共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838款,其中信贷资产类产品占571款,"一日告罄"的销售盛况频频出现,当之无愧地成为银行和投资者的宠儿。
  不过,受利率下调、经济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信贷类产品近期终于显露出放缓的势头,与此同时,该类产品还首次出现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
  票据型产品
  风靡表现:叫好叫座
  票据型理财产品因投资标的信用程度良好、收益稳定、流动性强、大部分产品周期在1个月至半年左右,颇得市场青睐,当仁不让成为2008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中另一主打产品。仅11月12日一天,工行、招行就发行了4款票据类产品。
  实际上,相比信托类产品,银行发行票据类产品的意愿更强。票据市场是银行最擅长的领域之一,银行可不依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独立发行票据类产品,并根据自身额度循环推出。目前与热销的票据类理财产品联系最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央票。
  债券产品
  风靡表现:降息助燃
  2008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启动后,带动了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强劲势头。顺应时势,银行推出此类产品的数量也出现了大幅上升。
  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银行一共推出了876只债券类产品,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的17.8%。10月以来成立或正在发行的、投资于债券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71只,在全部170款产品中占比超过40%,大有取代信贷、票据类产品成为"霸主"之势。
  而在近期降息预期下,债券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中最为稳健的产品,为投资者留下了继续上涨的遐想空间。
   短线理财产品
  风靡表现:大半江山
  2008下半年以来,精明的投资者纷纷购买银行短线理财产品以规避风险。投其所好,各商业银行在常规的6个月、3个月期左右的短线产品基础上推出了流动性更强的品种,一些银行甚至推出以天为单位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7月和8月,银行发行的6个月期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已占产品总数60%以上,1年期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达到了产品总数的80%左右,7天到4个月期左右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尤受追捧。据不完全统计,8月份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5.5个月左右,比6月份的6.5个月明显缩短。
  美元理财产品
  风靡表现:重新"激活"
  一年来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经历了潮起潮落:上半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澳元、欧元表现强势,汇率一路高涨。8月初,美元走势一改往日颓势,一路飙升,看涨美元的指数型产品又受到了追捧。8月至今,美元理财产品的发行已是澳元产品的两倍多。
  有分析指出,伴随石油、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今后一段时间,外汇理财市场中美元产品有望继续占优势,甚至可能出现"一枝独秀"的现象。 第1页: 第2页:
  最没落的五大产品
  打新类
  没落状态:边缘化
  当股市倒戈,打新股类产品首当其冲成为2008年银行最为失意的理财产品。
  随着新股频频跌破发行价,风光一时的打新理财产品收益不再。统计显示,今年1-3月,打新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分别为17.15%、12.62%、12.21%,到4月份时已降到10.87%。收益率下降直接导致其面临退市尴尬。1-4月,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了103款,到5月时仅有两款还在发行,占银行全部理财产品的比重不足1%。而截至目前,新股申购产品基本停止发行。
  QDII
  没落状态:走向冰点
  净值大幅亏损的QDII产品已成为各家银行的烫手山芋。受金融海啸直接影响,截至10月31日,银行系QDII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滑,首次跌入"二毛"时代。中资银行46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的仅有3款,亏损超过50%的有15款;外资银行的207款QDII产品中,亏损超过50%的有97款,占比近五成。
  近期,QDII理财产品发行极度萎缩,并首次跌至个位。近4个月QDII理财产品的发行数仅为2008年前6个月总数的二成,中资银行的QDII发行几近停滞。有评论认为,银行的热情降至低点,是该类产品发行缩量的主要原因。
  银行FOF
  没落状态:被迫展期
  以"优选基金"、"抗跌"为口号,在海外顺风顺水的银行FOF移植到国内之后,却遭遇水土不服。
  统计显示,除部分发行于2007年的银行FOF产品至今能保证略微盈利外,多数产品均亏损,甚至低于同期一些基金的表现,更与当初动辄2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大相径庭。至此,FOF产品"优中选优"的概念显得苍白无力,抗跌性也饱受质疑。
  更为尴尬的是,银行FOF产品期限通常不超过两年,短期设计使大部分银行FOF几乎没有翻盘离场的可能。目前,银行将类似产品到期后延期,已成为避免投资巨大亏损的普遍行为。
  结构性产品
  没落状态:日渐式微
  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火爆行情之后,结构性理财产品今年显得时运不济。受市场风向突变冲击,习惯看多的结构性产品终为误判"买单"。
  截至10月底,2008年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共有479款,尽管大多设定了保本机制,但已到期的大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均未实现预期收益,收益很低甚至为零。还有部分不保本产品本金出现亏损。
  近期资本市场的动荡不安减弱了银行推出结构类理财产品的热情和信心。数据显示,从9月份开始,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步减少,10月份相比8月份减少了一半,且面临严格监管。
  挂钩澳元产品
  没落状态:"亏损王"
  从收益率冠军到亏损超过30%,澳元理财产品在短短几个月内大幅高位跳水,引发银行澳元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潮。
  在2008年上半年外汇理财产品市场中,升值加8%-9%投资回报的双重收益,让澳元理财产品拔得市场头筹,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然而,让众多跟进的投资者们始料不及的是,下半年澳元跌势猛烈,3个月的时间跌幅接近40%。此后,全球性降息随之而来。前所未有的寒意,让进入这一市场的投资者不得不为忽视汇率风险付出代价。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