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大骗子麦道夫
查看完整版本:大骗子麦道夫
2008/12/28 16:07:3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8年的华尔街真是多灾多难,这厢还被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那方又冒出一个损失高达500亿美元的骗子集团,数家有幸熬过次贷危机的公司如今纷纷被拖下水,真是让人感慨华尔街的时势多艰。同时,因为骗局的损失之大及涉案面之广,各方又在呼吁政府伸出援手,美国政府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窘境也令人生忧。
  是的,这个令美国政府头疼、恼怒,令监管部门再次遭谴责,令数家"大牌"金融机构蒙受巨大亏损,令无数笑傲投资界的"大腕"马失前蹄,甚至令某基金经理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正是美国前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
  麦道夫1938年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2岁那年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成为做市商中的佼佼者;随后借着公司这个"壳",麦道夫开展了一系列证券咨询业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并通过此后40多年中至少10%的年回报率,成为华尔街的"投资神话",麦道夫的公司也成为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资证券公司。1991~1993年,他曾担任过3年的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主席,并一直担任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董事和证券服务业协会董事。
  在麦道夫的经历中,犹太人的精明和对财富的智慧随处可见,而他的败走麦城,也可归因于对犹太法则的背叛。
  善于"借力"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为自己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搜集起来,并让智慧把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
  身为犹太人的麦道夫深谙此道,而他的"成功"之路也是乘着各种各样借来的"东风"破浪前行的。他的社会地位、他所做的慈善事业,统统被拿来壮大自己的"事业"。
  3年纳斯达克主席的生涯,让麦道夫获得了无尚的社会地位,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同时,麦道夫还在众多美国公司中担任董事,这为他带来了更多的信任。而麦道夫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有了地位和人气,他的公司不愁没有客户。据2008年1月上报的数据,其证券咨询业务的规模高达171亿美元。
  "他是我们行业里的国会议员。"马瑞尼·布朗(Marianne Brown),Omgeo公司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形容麦道夫的"江湖地位"。在佛罗里达以及纽约的犹太社区里,麦道夫被很多人视为投资方面的"上帝"。
  当然,麦道夫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信誉,他的基金始终保持着稳定、高额的回报率,这才是源源不断吸引资金的关键所在。麦道夫的基金十几年如一日地以月增长1%~2%的高盈利回报客户。有些人甚至称他的基金为"犹太人T-NOTES",意指同财政部发的短期国债一样牢靠。至于为什么在别人不赚钱的岁月里他可以赚钱,麦道夫则再次利用了自己前纳斯达克主席的身份,只说几个字:"内部消息"。就是靠这几个字,麦道夫征服了众多美国与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很多精明无比的对冲基金管理者和专业投资人士,竟也被"内部消息"这几个字给轻易征服了。想想也是,如果前纳斯达克主席都不能获得一些内部消息,那么这世界上还有"内部消息"吗?
  除了在投资业绩上的良好表现,麦道夫也乐善好施,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这又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与好感。他是著名的犹大人大学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的捐助人,叶史瓦大学委托他运营整个大学的财产。他还是民主党的赞助人,纽约城市中心、历史大剧院和纽约市文化研究机构的会员。他经常为BONE MARROW 基金会做慈善义工,还捐款给医院和剧院。
  麦道夫致力慈善事业的真实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他频频现身于慈善事业,确实为他的社会形象加分不少。当然,也为他的基金加钱不少,这其中也包括不少慈善基金。
  正因如此,此次"东窗事发"也给慈善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哈维·皮特说:"受害者不仅包括投资大户,一些慈善基金也卷入其中。这是真正的悲剧。"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罗伯特·拉平慈善基金会14日就在网站上写道,"由于经营资金投资于麦道夫旗下的基金,基金会慈善项目需要的资金现已蒸发一空,基金会职员已于今日遣散。" 叶史瓦大学理事会成员兼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艾斯拉·默金,本月也因为投资于麦道夫的基金而引咎辞职。
  坚持"厚利赚大钱"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才能赚钱"。犹太人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即使是一张1美元的钞票,犹太人也可以卖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绝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人的信条。
  麦道夫对此有着深刻理解,于是他把自己的基金做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要想得到麦道夫公司的服务那可是必须有钱,因为麦道夫的一个苛刻的条件就是:少于一百万美元的投资,免谈!事实上,光有钱也不一定行得通。要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没人介绍也是不行的。因此,很多人不惜缴纳数十万美元一年的会费,成为"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的会员。大多数人加入这个昂贵俱乐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机会与麦道夫交流,接近这位传奇人物。
  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方面因为条件苛刻的"入会"条件,另一方面,与麦道夫的客户为伍本身就是一种荣誉,要知道,他的客户包括富豪、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甚至国际奥委会。在很多投资老手们看来,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你要担心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关心他的投资策略。在过去的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神话"提出质疑。曾是麦道夫竞争对手的哈利·马克伯罗斯,仔细研究了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后,坚定地认为,其投资收益是不真实的。他在1999年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信中写道:"麦道夫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庞齐骗局'。"马科普洛斯指出,包括高级经理人在内很多华尔街的业内人士,都告诉过他麦道夫的项目乃是一个骗局。
  麦道夫案件爆发后,美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谴责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来,有人怀疑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人质疑监管高层的受贿行为,有人甚至要求监管部门调查当今的投资界传奇--"股神"巴菲特。
  珍惜时间
  犹太人把时间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分秒必争。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可以产生利润,因此盗窃时间,就等于盗窃商品,也就是盗窃了金钱。
  而麦道夫成功的基石便源于他对时间的珍惜。麦道夫之所以被称为证券业"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因为是他将自动报价系统引进了证券交易,这大大节省了交易的时间和成本,也为当今的大规模证券交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抛开他日后的欺骗行为,单凭引进自动交易系统这一点,麦道夫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
  "在那个时代,做股票是手工的,时常很慢,需要很多交易员而且需要很高佣金。"麦道夫在一个视频中如是回忆,"而我的公司很早就引入了自动化,并因此赚了很多钱。"
  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一直强烈支持证券交易的电脑化,但电脑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早期的鼓吹者之一,麦道夫经常出现在证券监管者关于电脑交易系统的圆桌论坛上,其公司也是首批自动化做市商(撮合买方与卖方)之一。
  随着纳斯达克市场迅速成长,瞄准"电脑交易"的麦道夫公司迅速做大,他本人也于1991年成为纳斯达克的主席。
  意大利人的骗术
  意大利人查尔斯·庞齐以骗子之名遗臭于世。他1903年移民美国,1919年在波士顿地区提出了一个投资计划,称可以让投资者在3个月内得到40%的回报。为了兑现这个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庞齐将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老投资者,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维持骗局链条的运转。一年后,由于吸纳的新投资不足以支付先前投资人的回报,庞齐宣告破产,以欺诈的罪名被判处5年监禁。此后,人们将这种投资骗术称为"庞齐骗局"(Ponzi Scheme)。
  让麦道夫"成功"的是犹太人的智慧与规则,而让他英名尽扫的是一个意大利式骗局--庞齐骗局。
  麦道夫使用的正是这种简单的手段: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地将新的资金吸引进来,用这些钱去支付以前投入资金的红利。
  40年来,麦道夫做得天衣无缝,无论是经济繁荣期还是低迷期,无论证券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麦道夫的公司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印钞机,源源不断地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不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一切无法再伪装下去了,当公司的一位客户要赎回70亿资金时,麦道夫知道他不可能再继续了。
  他相信了儿子
  儿子却背叛了他
  不相信他人,这是犹太人经商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他们防范买卖风险的智慧之举。犹太金融世家、《货币战争》的主人公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纵然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也要把他当外人看待,千万不可轻易信任!"
  麦道夫一生坚守这一条。在经营公司的几十年中,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也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即使是两名分别担任董事总经理及法规部门主管的儿子都不容插手。
  但是,在最后的时刻,也许是自知时日不多,也许是无力挣扎,麦道夫违背了这一信条,12月10日他向儿子坦白称,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把自己的骗局合盘托出。虽然他是出于对两个儿子的爱意,想把公司仅存的2亿美元现金当作年终奖发给亲人,但当他的两个儿子安德鲁·麦道夫和马克·麦道夫意识到形势已不可挽回的时候,他们却"大义灭亲",向美国联邦调查局报了案。
  2008年12月11日,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他的辉煌也从此终止。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