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now
2008/12/28 9:06:35
死捂股票4债基牛市也亏损
"朋友说只要降息,债券基金就要涨。所以我就买了!"在陈女士买入债券基金的第二天,央行宣布降息108个基点。当天,债券市场应声大涨。与去年人们蜂拥进入股市相比,一年多的下跌让人胆战心惊,大批投资人风险偏好转向保守。他们在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更愿意寻求安全平稳的风险厌恶型产品。债券基金就是这样的投资品种。
事实上,债券基金也的确不负众望。截至11月24日,29只债券基金平均收益为4.39%,收益最高的国泰金龙债券接近10%。个位数的盈利算不上多,但与股票方向基金动辄50%以上的亏损,已算是一个大"皮夹子"了。
然而,就是债市大牛行情爆发半年多之后,却还有4只债基处于亏损状态,最多的甚至亏损近8%(截至11月24日)。债券基金牛市竟亏损,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股票上。股市熊市中,这些债券基金所持股票亏损太大,依靠债券收益来补亏,实在过于吃力,最终只有亏损的份。
应变能力各有差异
熊市来了,债券基金"股"性过强带来的尴尬,显露无遗。在债券基金行列,银河银联收益和长盛中信全债两只基金均赫赫有名。前两年,股市大牛,两基金依靠股票仓位大赚,远远战胜同类基金。
而今年以来,债市走牛,两基金却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幅度均超过5%,成为今年以来亏损幅度最大的债券基金。此外,招商安本增利、嘉实债券也成为债券牛市中"负收益率"一员。截至11月24日,两基金均有约2%亏损。《基金观察》发现,截至2008年9月30日,银河银联收益、长盛中信全债和嘉实债券3只基金仍然保留相当部分股票仓位。
毫无疑问,股票投资亏损,是造成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4只债券基金最新公布的招募说明书,基金股票仓位完全可以降至0。然而,除招商安本增利外,3只基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持有股票,其中,尤其是银河银联收益、长盛中信全债,仓位最高,亏损也最大。
观察4只基金前三季度的仓位变化,可以看出,招商安本增利基金仓位下降最快。该基金2008年前三季度一直减仓,尤其在第三季度,几乎把所有股票全部清空,仅余0.1%。这使它虽然未能扭亏,但及时减少损失。除第一季度仍然大幅亏损,但从第二季度开始,招商安本增利便开始止损获利,全年下来,亏损不断减少。
嘉实债券基金对股票仓位也作了类似处理,三季度末,该基金仓位仅余1.22%。
银河银联收益股票仓位,也从年初的16.34%降至三季度的9.91%,说明基金有顺应市场减仓的行为。
4只基金中,长盛债券基金最为"执着"。2007年末,该基金持股占基金资产净值9.57%,至2008年三季度末,持股仍达8.42%。可见一轮牛市下来,该基金几乎没有减仓动作,扣除基金份额缩水和市值降低的因素,甚至不排除有逆市加仓的可能。
长盛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亦承认,对于债券基金,股票配置部分是把"双刃剑",牛市能带来收益,但如果对市场形势判断不准,也会给基金业绩带来较大影响。该人士同时表示公司对此作了深刻反思,并对未来投资策略进行了相应调整。
银河基金相关人士则告诉《基金观察》,基金在下跌中始终坚持买进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因而保持了一定比例的股票仓位,而非"捂股不放"。他强调,银河收益基金不是纯债基金,投资者选择该基金,是期望在股市有机会时,能获取超过债券基金的收益。
成也"打新"败也"打新"
回顾2007年,"打新"曾一度成为债券基金盈利"利器"。平安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新股申购年化收益率约15.15%。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平均收益高达18.5%。于是,"打新"收益一度被认为是无风险收益,基金公司纷纷增加"打新"型债券产品,或者更改招募说明书中的关条款,进入"打新"行列。
然而,熊市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2008年上半年,打新股收益呈直线下滑。据申银万国证券统计,以首日均价涨幅计算,7月份上市的8只新股,网上平均申购收益率已经降至0.0425%。若以4天的资金冻结时间计算,7月打新股平均年化收益率仅有3.88%,甚至不及当时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水平。打新股收益下降,对于债券基金而言,并不是收益降低那么简单。
在熊市中,债券基金如果不及时卖出股票,就不得不承担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嘉实债券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季报,嘉实债券基金一季度股票仓位8.23%,相应造成的亏损为3.59%;二季度仓位为6.42%,相应损失为1.86%。2008年上半年,由于其持有所中新股,亏损高达5%。三季度,该基金大幅下调仓位后,才终于获得正收益。根据招募说明书,嘉实债券基金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只能"打新",但"所投资的新股上市流通后,持有期不超过六个月"就可以。正是由于在卖出新股时间上的灵活性,反而增加了基金在股票投资上的亏损幅度。
在熊市中,债券基金"打新"和"持股时间灵活"的风险,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