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08年的风雨,面对2009年投资人应多一份信心

摄影 李瞻
2008年的投资市场可谓是一场暴风雨,范围之广几乎让所有的投资者都难以幸免。走在年尾的时点上,能"活"下来的可谓都是好样的。放眼2009年,虽然我们难以说清楚危机何时过去,但是也没有必要过分悲观。因为对比2008年5000点开始的股市,现在不到2000点的市场可以说已经大大释放了风险,另外除了股票、基金,我们还能通过其它产品来"混搭",分散风险。
银行理财
降息周期规避信贷产品
2008年9月以来,央行在百日内降息五次。大幅降息不仅令老百姓银行存款的收益少了,同时也使本已清淡的银行理财市场越发捉襟见肘。记者从各家银行了解到,除了短期票据类和货币债券类理财产品以外,几乎已经看不到其他类型理财产品的踪影了。
根据普益财富的最新统计,以票据投资为主的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1个月期、 3个月期和6个月期本周平均年收益率分别跌至 1.79%、2.78%和 2.94%,而上周的水平为2.34%、 2.99%和3.28%.可以看出,下跌幅度甚是明显。而在降息通道下,首当其冲 "遭殃"的就是信贷类理财产品。不仅在发行量上创了新低,收益率更是步步下落。各国不断降息也让外汇理财产品面临同样的窘境,发行数量进一步萎缩。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贷款额度限制的放宽,银行推出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热情遭到打击,而大幅降息更是对现有产品的收益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未来信贷类理财产品将是市场上的 "稀缺资源"。同时,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受到降息影响,收益率将不断下滑,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可以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
不过,尽管这类产品收益率将随降息政策进一步下跌,但从目前市场推出的新品看,投资期在逐渐缩短,由于其流动性较高收益又超过活期存款,对于随时准备进入股市或有他用的资金而言仍是最优的投资品种。
基金
减持债券型增投货币型
2008年是债券市场比较风光的一年,在各投资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从而使得债券基金的收益表现喜人。
推动今年债券价格一路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降息,央行连续的降息带来债券市场价格的不断上升,使投资者获得超过利息收益的额外收益。不过央行几次大幅度的降息之后,我国目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经降至2.25%,虽然业内预测2009年仍处在降息周期中,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但是降息的空间已经大大缩小,降息的空间已经远没有2008年大了。
这就意味着随着每次降息,距离利率的底部越来越近了,投资债券的风险在逐步加大,投资债券基金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对于债券基金投资者来说,2009年的每一次降息都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持有的债券基金,保证已获得的收益。
而在屡次降息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36%,1万元活期存款一天的利息收入仅有0.10元。对此有专家建议,投资者可考虑在不影响流动性的前提下,使用货币市场基金代替部分活期储蓄。
理财专家指出,货币基金被视作现金资产,能够提供比活期存款高的收益率,且收益率比较稳定。相对于活期储蓄利率的下降,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不断凸显,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从去年的1110亿元,增长到近期的1631亿元左右,受益于降息周期,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得到较大提升。
在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厌恶风险的情绪加剧,货币基金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将迎来发展机会。货币市场基金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跨市场投资操作的便利,而且管理费用也是所有基金品种中最低的。
保险
万能险、分红险显优势
现在一年期存利率降到了2.25%,已经低于2.5%的保单利率,而且基于明年仍有进一步降息的预期,理财险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从目前市场公布的主流万能险结算利率来看,平均水平仍保持在4%左右,比目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2.25%高出不少,甚至有少数公司的年化收益超越了5%。
近年来,随着银行利率连续多次下调,我国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不断下调,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因此调整保险预定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储蓄利率下调,而保险预定利率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在2009年,有更多的市民会选择购买商业保险。
理财险还有一个其它金融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兼具保障功能:有的是理财险中直接就有保障,有的则可以通过附加险的形式为自己补充意外险、重疾险。不过值得重视的就是保险产品对投资期的要求很长,一般起码要5年以上,所以如果您手中的资金在短时间内要买房买车,还是不宜投入到保险上。
另外,刚刚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并不适合大量购买养老险或返还型保险,因为本身的工作、收入均不稳定,不少人在25岁到30岁期间会经历好几次的工作变动,所以,这个年龄段不适合承担过大的保费支付压力。
房贷
固浮利率转换权衡利益
固定利率是一把 "双刃剑"。在加息的通道中,固定利率有利于锁定贷款成本,减小由于加息带来的利息上升负担。然而在连续降息的过程中,锁定的利率就意味着无法从降息中获益,需要支付比浮动利率更高的成本。
而随着央行百日之内连续5次降息, 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已由7.83%下降至5.94%,央行货币政策的快速转换,使得去年在央行连续升息时申请了固定利率房贷的贷款人,不得不直面利率风险带来的挑战。因此,年末有不少原来选择固定利率的贷款人急于到银行变更合同,希望明年可将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以便通过浮动利率应对降息。
不过是不是所有的固定利率贷款都适合转换成浮动利率呢?专家指出,从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并不是无条件的,所以,固定利率房贷的客户还是应当对利差收益和转换成本两者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衡量,选择适合的利率。
市场的选择,似乎总是呈现 "一边倒"的态势,在加息的过程中,贷款人纷纷选择固定利率房贷;而转入降息通道之后,贷款人又纷纷抛开固定利率,转而青睐于浮动利率。专家指出,对于固定利率产品,我们也应当客观地评价和选择。
专家指出,固定利率贷款更加适合那种对利率变动敏感的人,通过固定利率这种工具,可以锁定某一段时间之内的利息成本。例如在商业地产贷款中,固定的月供额往往更加受到青睐,因为它可以使得现金流变得更加地稳定。
固定利率贷款的期限最长为10年左右,因此对于固定利率到底是有利可图还是吃亏了,贷款人在选择的时候还是应当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中去考虑,而不是时时刻刻与浮动利率相比较。
还有一点就是选择固定利率的时机很重要,利率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动,也会出现显著的周期性,而固定利率是一个中长期的利率概念,如果能在利率周期的波谷锁定固定利率,长期来看肯定能获得优势。目前,利率正处于下降通道中,当降幅到达一定水平时,贷款人可再度关注固定利率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