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5次降息后钱是存还是花 购房可等到明年下半年
查看完整版本:5次降息后钱是存还是花 购房可等到明年下半年
2008/12/26 7:06:29
  百日内连续5次降息后,存1万元利息只有225元;为应对降息,银行理财产品期限越来越短,收益率日渐走低,只要跑赢3个月期的定存利率便算"成功";债券市场2009年虽有机会,一旦降息利好被透支,风险也扑面而来……降息后,惟一得到实惠的是房贷族,老房贷客户明年月供可减轻15%以上,但记者昨日获悉,市民申请"7折利率"时频遭"讹"--银行要求客户存款、办信用卡,否则就申请不到,这令不少市民感到不平。
  【存款】
  市民对定存兴趣降低
  11月的CPI增速降至2.4%,人民币长达22个月的"负利率"时代终于结束。然而,在央行第五次降息之后,1年期的存款利率降至2.25%,人民币再度进入"负利率"状态。
  前4次降息,均引发老百姓的"活期转定期"热潮,银行人士称,前段时间,银行业的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不过,本次27个基点的降息后,人民币1年期的存款利率为2.25%,已逼近1998年以来的1.98%的最低水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对转存定期已失去兴趣。
  市民杨小姐说,前几次降息都是慌慌张张地在网上银行将活期转为定期,但这次实在是提不起劲来,因为1年期的存款利率已降到2.25%,在银行存1万元1年下来也只有225元的利息,而在银行往外地汇款1万元,银行就得收50元的手续费,存定期有什么意思?可是钱放在账户中不管,那就只能按活期计息,利率只有0.36%,放在银行也是白放。现在这种利率水平,真是让人左右为难。"听说明年还要降息,不知道以后钱该存还是该花?"她说。
  在园岭新村的一家银行网点,记者碰到一位许阿姨。她说,股市前段时间反弹,她狠了狠心把股票割肉,有一笔20多万元的资金,这笔钱短时期内不敢再进股市了,可放在银行里也很难受。"存1年以上的定期吧,利息不多,万一这其间有什么投资机会,还得提前取出来,那样只能按活期计息,更不划算了。"她说。
  银行理财经理建议说,许阿姨可将10万元存为6个月定期,利率为1.98%,余下10万元办理通知存款的自动转存,存款利率为1.35%,由于自动转存可计复利,其收益和3个月定期相差不大,但流动性较强,如发现有好的投资机会,办理提前支取,最多损失6天的"通知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息差。
  分析人士称,央行连续降息旨在刺激内需和消费,将老百姓的银行存款"逼"出来,但是在未来收入预期下降的趋势下,老百姓把钱拿出来花掉并不现实。
  【理财】
  理财产品选半年期较好
  "经过连续下调后,1年期存款利率仅比1998年后的最低利率1.98%高出0.27个百分点。收益坐标的下调,必然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快速下降。"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师说,未来,由于降息预期存在,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仍将以短期产品为主,但市民在选择时,不妨考虑期限相对长一点儿的产品,以锁定目前的相对高利率。
  信贷类理财大受影响
  在股市大跌后,银行打新股理财以及FOF理财产品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信贷和票据贴现类的理财产品,尤其是信贷类理财产品,曾凭借6%以上的年收益率,赢得不少市民的追捧。
  然而,随着央行降息,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据了解,自9月中旬第一次降息后,部分商业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便开始主动提前终止,而随着降息的幅度加大,信贷产品在上个月出现提前终止潮。
  分析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后,很多企业提前偿还高息贷款,转借低息贷款,以降低借贷的成本。而且,在降息预期下,银行新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数量也在剧减,收益在降低。
  债券货币类产品收益下降在理财产品市场上,除信贷类理财产品受影响外,一些低风险的债券货币类产品的收益也在下降。
  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6月16日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财富月月升"为例,该产品的资金投向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同业存款和回购,11月份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2.80%,而12月份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30%,均低于预期年化收益率3.10%。
  分析人士称,进入降息周期后,债券、央行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的收益率全线下降,使债券和货币市场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下降。统计显示,截止到11月份,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1个月期和3个月期产品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02%和2.23%,预计随着利率下调,这类产品的收益还会走低。
  3个月以下产品占7成
  上述国有银行的理财师建议,面对未来的降息预期,个人在购买固定收益的债券、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时,尽量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以锁定目前的相对高利率。
  不过,记者昨日统计后发现,目前处于发行期的理财产品,3个月以下产品市场占比跃升至7成以上,1年期以上的产品微乎其微。6个月或者18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或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样可避免超短期理财产品到期后的机会风险。
  【房贷】
  申请7折利率遭"讹"
  房贷族还款压力减轻
  连续降息将房贷族的胃口吊了起来。
  "怎么这次才降0.27个百分点啊,不是说要降54个基点的吗?而且5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才降了0.18个百分点。"前天晚上,在听到央行降息的消息后,市民王小姐感到有点儿失望。
  王小姐说,自9月央行开始降息后,她就一直在算自己的房贷月供可以省下多少。
  据介绍,她去年买了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贷款103万,每月月供在7600元左右。由于贷款合同上约定,贷款利率的调整采取对年对月对日的方式,她是去年7月贷的款,新利率调整要到明年7月,因此,她目前的房贷利率仍为央行降息前的利率7.83%的0.85倍,也就是6.6555%,每月月供7600元左右,还款压力较大。
  不过,今年10月央行执行房贷新政后,房贷利率可按同档期基准利率的0.7倍来执行。王小姐说,12月初,她已去银行申请"7折利率"优惠,银行人士告诉她,新的优惠利率会在明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样一来,明年她每月的月供可减少1400元以上。"在明年1月1日之前,我当然希望央行降息幅度更大些,这样明年1月之后贷款月供就更少了。"她说。
  申请7折利率有附加条件
  由于7折优惠以及连续降息,对房贷族的减负效果明显,很多降息前已贷款的"老客户"纷纷到银行去申请7折优惠利率。不过,记者昨日了解到,由于"执行7折优惠利率"并非强制性规定,客户能否享受7折优惠利率的决定权在银行,很多银行在客户申请优惠时增加附加条件,客户要优惠就得答应银行的要求。
  丁小姐昨日告诉记者,她在一家国有银行申请7折优惠利率时,银行不仅要求她申请一张白金信用卡,还要她开通网上银行,并设定存贷通账户等……这不是"讹人"吗?丁小姐气愤地说。邹先生也表示,他的一位朋友去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7折优惠利率时,银行居然要求客户在银行先存入5万元定期。
  购房或可等到明年下半年
  经过5次降息后,现在可以考虑出手购房了吗?一家国有银行的人士表示,目前,他们非常关注人们未来的收入预期,在预期降薪的前提下,房价也许还得进一步下探。未来,央行还有降息的空间,买房者不妨等明年下半年再做打算。
  【债券】
  谨防降息利好提前透支
  每次降息,都是债券市场欢呼的时候,因为利率下调后,意味着之前债券上确定的利率将会增值。不过,昨日,上证国债指数和企业债指数分别上涨0.06%和0.49%,市场并没有预期的火爆。分析人士称,债券市场对降息利好已提前消化。对债券投资者来说,未来一旦完全透支降息利好,债券投资的风险便会扑面而来。预计债市牛市或能维持到明年下半年。
  据了解,年初,多家机构已预测到今年债券市场上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从上证国债指数今年1年的走势来看,除今年6月和7月分别微跌0.1%和0.01%之外,其余的月份均以阳线报收,指数已从年初的110.92上涨至昨日的120.77,涨幅近10%。
  企业债市场更是牛气冲天,企业债指数年初以112.68点开盘,到昨日收盘时为130.47,上涨约16%。
  但市场人士称,降息预期已出现过度透支趋势,这将压缩市场上涨空间,若逐步降息,债券牛市或只能延续到明年上半年。
  受债券市场上涨影响,今年债券型基金可谓风光无限,11月份,虽然债券市场以调整为主基调,但债券基金收益率继续上升,平均上涨1.20%,纯债基金平均上涨1.17%,偏债基金平均上涨1.21%,比债券指数高。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12个月内还会有81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在全球"零利率"的大潮下,人民币的1年期存款利率很有可能创下历史新低。目前,购买债券基金不宜过于激进,尤其是那些纯债基金,未来的收益空间有限。因为随着降息,新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也会随之降低,短期降息可促使已发行的债券价格上涨,但长期看,当债券基金投资的债券"新老品种"达到一个平衡之后,其收益将会逐步走低,这一点不容置疑。
  银行理财师建议,由于股市已经大幅调整,如果投资者喜欢债券基金,并且希望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未来不妨考虑分批买入强债基金,这种基金有部分股票仓位。
  【保险】
  万能险保底
  收益最低1.7%
  连续的降息,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专家称,保险公司拿到的保费的成本在4.5%左右,而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2.25%,虽然保监会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但保险公司的保费80%以上的部分投资协议存款、债券等,投资的总收益能否覆盖保费成本也越来越悬。
  "目前,保险公司1998年前的老保单,预定利率平均水平在7%左右,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这些高利率保单存在巨额利差损,这依然是保险公司需要面临的压力。新增的保费,如今对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包袱,因为新的存款、新的债券的收益都处于下降通道中,股市尚未转暖,同样也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压力。"一家券商的保险行业分析师说。
  不过,由于人民币降息,很多市民对保险的关注度在提高。
  市民顾女士昨日告诉记者,现在银行存款利息太低,而且听说单位买的社保养老保险是按最低档工资标准缴纳,将来的退休金很少,所以打算在保险公司买点儿养老保险来补充。
  记者昨日从多家保险公司获悉,自从央行降息后,保险公司的保障型产品吸引力逐渐上升。
  据了解,目前,传统型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的上限为2.5%,市场上很多产品的预定利率在2.25%左右,与当前的1年期存款利率相当,一旦未来人民币利率降至1.98%甚至更低,那么这些产品就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过,业内人士称,如果未来央行继续大幅降低存款利率,传统型寿险产品不排除降低预定利率的可能。
  在股市大牛市期内,保险公司的产品以投资型产品为主打。投资型产品分投连险、分红险以及万能险三类。
  万能险今年的年化收益率曾超过6%,但随着股市大跌,每月公布的年化收益率也在逐渐下跌,分析人士称,未来万能险的年化收益率还将继续下跌。不过,很多万能险设有保底利率,有的产品的保底利率为1.7%,有的为2.5%,随着利率降低,万能险由于可"保底",依然可成为投保人选择保障组合的主险。
  投连险投资功能最强,随着股市暴跌,有的投连险的股市投资账户亏损也高达40%,但有的投连险账户是稳健型账户,投资方向以债券、货币市场为主,并未受到股市冲击,在降息周期内,有的稳健型投资账户的收益率还略有上升。
  分红险产品一度是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在大牛市中,分红险的分红水平超过了5%,让不少投保人体会到了分红的乐趣。然而,大熊市中,分红险将遭遇无红可分的尴尬。据了解,分红险的分红来自"三差",也就是"利差"、"费差"以及"死差",在这三块中,会受到降息影响的是利差收益,降息后,无疑将削弱保险公司的存款收益,不过,如果未来股市企稳走强,保险公司在投资上的收益或许能弥补"利率差减少"的损失。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