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加息升值如鲠在喉 银行QDII处子秀遭遇尴尬
查看完整版本:加息升值如鲠在喉 银行QDII处子秀遭遇尴尬
2008/4/19 20:39:30
  从整体上看,现有QDII产品基本上以银行为主导,都倾向于保本或较大程度上保本,并局限于和债券、汇率、指数、信贷衍生品结构挂钩的定息产品,产品设计空间有限,预期收益率一般在2.6%-8%之间,承诺收益高的产品往往都未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因此对投资者没有太大吸引力把。

  随着外管局近日批准中信银行5亿美元代客境外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QDII)购汇额度,QDII投资额度已经达到103亿美元,超过目前获得批准的74.95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不过,市场对于QDII这一新生事物质疑颇多,投资者也出手谨慎,除交行等收益率较高、发行量较少的产品外,首轮亮相的银行QDII产品虽然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在销售上普遍遭受冷遇。

  叫好不叫座

  目前,在已经发行的QDII产品中只有交行的首期QDII产品一枝独秀,两周内就销售一空、销售总额超过预售额度的145%。而中行首个QDII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净认购金额为5.78亿元人民币,远远落后于中行25亿美元的可发售额度。东亚银行首只QDII产品售出1.6亿美元,也未达到获批的3亿美元额度。

  最早获批开展QDII业务的工行、建行也没有太大进展。第一期QDII产品未能如期完成销售任务的工行,曾于8月上旬表示"第二期产品将于月内推出",但至今没有下文。建设银行获得20亿美元购汇额度,只推出一期美元产品,始终不见人民币QDII产品问世。

  收益率没有优势

  从整体上看,现有QDII产品基本上以银行为主导,都倾向于保本或较大程度上保本,并局限于和债券、汇率、指数、信贷衍生品结构挂钩的定息产品,产品设计空间有限,预期收益率一般在2.6%-8%之间,承诺收益高的产品往往都未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因此对投资者没有太大吸引力。

  收益率不具备吸引力是QDII销售不畅的一大原因。由于不少产品是以人民币购买,到期后再以人民币兑付给投资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收益率预期也就降低了。

  投资范围的局限性也使收益率受影响。有人士认为,由于QDII刚刚推出,为了控制风险,将其投资范围限定在固定收益产品,不能直接投资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更不能介入。而过去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则不受这些投资范围的限制,甚至还有与黄金、石油等挂钩的各类衍生产品,收益率达10%的并不鲜见。

  一家已经拿到QDII资格的外资银行负责人表示,目前的QDII产品设计机理基本类似,都是事先选择挂钩一个对象,把该对象未来的走势划定出几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理财产品的不同收益率。银行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纷纷在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上做文章,但这往往只是个噱头。 她表示,不少银行美元理财产品固定收益已经达到5.15%以上,产品风险更低。如果购买与国外股指挂钩或者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也能达到3%左右,QDII产品的收益率优势并没有体现。

  加息升值如鲠在喉

  同时,加息和升值等外部因素对QDII产品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如果央行加息,在推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的同时,会给QDII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银行QDII的人民币产品的收益率因加息而进一步缩小。

  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会降低国内投资者投资外币产品的兴趣。恒生银行副总经理冯孝忠指出,现在,市场对人民币未来一两年升值前景的看法普遍在3%-5%之间,所以投资者对外币产品的回报率要求较高。预期年回报率如果不超过7%,就难以吸引个人投资者。

  QDII远景仍可期待

  尽管暂时存在销售不畅问题,但金融机构申请QDII的步伐却丝毫没有放缓。

  据了解,除银行、基金、保险等后备队员将持续加入外,信托公司也准备跻身QDII行列,目前部分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QDII业务资格已在审批之中。

  业内人士表示,一旦人民币升值热潮冷却,以及监管机构渐进地放开产品的创新空间,QDII的市场潜力就会显现。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