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8/12/21 11:08:00
从近期股市走势看,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的行情,显然已告一段落,成交量明显萎缩。国办发布了"金融30条"以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但沪深两市仍高开低走,成交量萎缩了差不多3成,市场缺乏应有的热情反应。我有一位节奏踏得相当准的朋友告诉我:到利好出尽再进场。利好出尽才是大利好。
绕口令似的九个字,乍一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仔细想一想确有道理。
当今在金融海啸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趋势中,管理层的举措是全力以赴高度警惕的。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年末举行,都是先对来年形势进行定调,成为对财政、货币等政策调整的依据,然后出措施。今年却特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前半个月,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便陆续推出,包括"国十条"、"金融30条"等。为什么?紧迫也!股市也应声而起,发起了3次冲2100点的攻关战。可惜股市结构性与制度性缺陷,仍然力不从心。"金融30条"出台当天高开低走,就是告一段落的确认。这以后在全力围绕"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这12字做文章的时日,在世界趋势未明的情况下,不创新低,就算是给世界做贡献了。那么目前能改变投资者预期的因素还有什么呢?
比较认同的,主要是宏观经济转好和限制大小非。当然推出平准基金,也可改变阶段性走势,但在宏观经济走向不明朗,甚至于悲观预期的阴霾中,即使推出更多举措,也难以在短期内有实效。
问题的焦点一下子又回到了大小非上。大小非问题真能解决么?
当然能。但不到山穷水尽,管理层是不会下决心的,因为大小非的复杂性人所共知,它纠集了多方利益博弈因素,政策制定者处于利益博弈的夹缝中。要清除这些阻碍实质性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因素,只能由市场不断施压和倒逼。就是说,中国股市还有一场艰苦的大较量。这场较量,是以将能出尽的利好全部出光为特征。利好出尽,而又改变不了因价值重估、供求失衡而形成的下跌趋势那一天,解决大小非的实质性政策措施,就会出台了。
看清了这一点就不必悲观,算一算,能够出的利好,也不过那几项了,而且有几项是重量级能力挽狂澜的,如平准基金、融资融券、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是必须和大小非等捆绑起来考虑的,单独一项是不可推出来的。从近期管理层对这些措施推出的审慎态度看,这判断不会错。
从这意义上说,应该牢记欧洲诗人名句:严冬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真能牢记它,需要的是一颗闲淡之心,浮躁者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