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年内降息预期再次加大 美元理财产品收益下滑
昨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政策制定会议上作出决定,将其联邦基金利率从1%下调至0到0.25%的"目标区间"。美联储还明确表示,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同时承诺将采取必要措施,以终结当前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美联储此举是否能达到预期,对中国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目前降息仍是正确选择
追随美联储降息步伐,香港金融管理局本周三宣布下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至0.50%。降息潮一波接一波,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任碧云教授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降息仍是正确选择。
任碧云分析,目前"保增长"成为各国政府的核心议题,而政府能采取的常用货币政策中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法,现在的持续降息其实就是为了给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但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是需要一个周期的,而且降息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过截止到目前,降息仍是一个正确选择。
据相关媒体报道,周小川日前表示,估计央行在明年年初之前都存在着降息压力,而降息的幅度,既要考虑到企业的运作成本,也要考虑CPI的走势。他说:"如果CPI降得快,降息步伐就可能更快一点,总之,降息是根据我们对CPI的预测以及CPI的实际数字所决定的。"
现在之所以各国都在频繁采用这一手段,主要是因为通缩的压力超过了未来通胀的压力。但持续大幅度降息是一剂"猛药",更要注意其副作用,比如通货膨胀的压力等。
任碧云认为,单纯使用货币手段的效果并不一定很明显,可以配合使用税收政策进行推进。而降息对于国内银行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差,采取对称性降息,利差不变,目前银行运作正常。
国内降息预期再次加大
在此前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分别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2.5%的时候,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曾对记者表示,"未来就空间而言,降息依然有可能,对照美国而言,英国和欧洲央行的利率还并不是最低,降息空间依然存在。"而美联储此举无疑再一次印证了郭田勇的猜测。他说:"在经济陷入衰退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央行都会频繁采用货币政策,而美国此次降息更是将利率逼近0,对此我认为下一步动用财政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这些美联储降息是否会加大国内央行降息预期,郭田勇明确表示:"这确实意味着国内降息的可能性增大,此前我曾经表示年内我国央行依然可能会继续降息,现在看来,尽管今年所剩天数不多,但是我依然坚持此预期,也就是说在剩下的十几天里,依然存在继续降息的可能。"
美元理财产品随之缩水
美国降息,国内投资者首先想到的是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否会跟着缩水?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柳青认为,由于目前国内银行推出的美元理财产品主要是投资于票据,所以其收益势必随着美国的降息而降低。现在市场上半年期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普遍在4%,但是此次降息后,收益下滑会比较迅速地反映在美元理财产品上。
投资者可以考虑炒汇
拥有美元的投资者可以考虑炒汇操作。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外汇交易中心首席分析师程美越分析,美元走弱带动汇率波动,给了炒汇很大的空间。
比如:12月5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是1.2620,如果客户在此时将手中的1万美元以此汇率兑换成欧元,约为7923.9欧元,持有到17日,以1.4190的汇率把手中的欧元再换回美元,约为11244美元,获利约为1244美元。
而且,对于非美元的英、欧、澳、日等外币现在也是购买的一个好时机。因为欧元、澳元在8、9、10月的跌幅过大,未来很有可能迎来价格回归。其中,欧元汇率比较稳定,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而英镑、澳元的波动较大,比较适合能承受较大风险的投资者;对于日元,程美越认为因为目前政府干预较频繁,所以暂不适合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