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feiyu
2008/12/18 10:32:04
扬帆出海却遇金融海啸
今年QDII海外投资可谓生不逢时,经历了百年未遇的金融海啸,遭遇了资本市场的大熊市和汇市的剧烈动荡,几乎全军覆没。从QDII产品发行的情况来看,今年的QDII产品发行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除了少数外资银行,几乎没有银行敢发QDII产品了。
一整年负面缠身
对于银行系QDII产品来说,尽管从年初开始就一直是负面缠身,但是上半年部分新兴资本市场仍处于躁动之中,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疯狂上扬,以此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大部分QDII理财产品上半年也受益明显。然而,好景不长,从2008年7月中旬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全线跳水,到9月中旬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破产,全球资本市场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与大宗商品也有关系的是投资这些产品的基金。QDII理财产品中有很多产品属于投资海外的基金,特别是海外商品基金。它是用购买的资金全部投资与石油相关的品种,属于非保本产品。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收益迅速大幅缩水,风险骤然加大,投诉事件也比比皆是。
收益几乎全军覆没
临近年底,海外股市有所回暖,也让银行系QDII一举驱散了"两折"的耻辱,不过,QDII的表现仍没有明显起色。根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109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12月12日实现正收益的只有4款。包揽前三甲的依然是中国农业银行,并且该三款QDII理财产品累计收益均超过10%,另一款被渣打银行收入囊中。
中资银行46款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43款负收益,亏损超过50%的有15款,占比约30%,其中包括8款累计亏损超过60%。外资银行63款QDII理财产品中,1款实现正收益,其余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6款,占比约25%,其中包括5款累计亏损超过60%。由于汇丰银行停止在其网站上提供QDII理财收益,而只提供所挂钩的海外基金的净值,因此无法统计其产品最新收益率。不过之前汇丰银行挂钩矿业基金的QDII产品表现并不理想。
据普益财富统计,目前,运行期在6个月以下的产品有5款,平均累计亏损19.40%。运行期在6个月至1年之间的产品多达62款,平均累计亏损39.30%。其中表现较好的是渣打银行"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基金EUR"产品,其累计收益为5.37%;表现较差的是渣打银行"贝莱德全球基金--世界矿业基金USD"产品,其累计收益为负68.35%。运行期在1年以上的产品有42款,平均累计亏损30.25%。其中表现较好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境外宝I股指挂钩型"产品,其累计收益为22.94%,该理财产品是109款QDII理财产品表现最优秀的一款;表现较差的是中信银行"'港股早班车'代客境外理财4号人民币"产品,其累计收益为负65.75%。
新品发行几乎停滞
2008年年初,银行QDII理财产品还一度火爆,投资者购买踊跃。基金系QDII需中签后才能买上,且中签率较低;如今这类产品从发行上看几乎消失。一年时间,金融风暴让QDII理财产品从巅峰跌入谷底,让投资者坐了一次过山车。
外资银行始终是QDII产品发行的高产户。统计显示,2008年1月至7月,中外资银行共发行了233款QDII理财产品,其中外资银行230款,中资银行3款,中资银行仅占1%的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其中1月份的发行数最多,高达73款,而在6月份仅发行了22款,市场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下半年中资银行几乎停止了新推QDII产品,只有部分外资银行仍在"顶风作案"。到了10月份,QDII理财产品总共仅发行了4款,几近消失。12月至今,QDII理财市场尚无新品发行。
究其原因,QDII发行减少主要是收益不佳造成的。自身的海外投资经验和境外理财能力相对不足和屡受"批评"的声音,让中资银行宁可舍弃这块难咽的"肥肉",也要保全自身的信誉,毕竟国内才是他们的主战场。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的业务相对受限,加上海外资本市场又是他们熟悉的领域,自然成了发行高产户。然而外资银行也渐渐意识到,宁可新产品发行停滞,也不愿因为QDII的表现不佳而招致如潮的批评声。
曙光或许渐渐来临
尽管QDII之前的表现仍让人难以接受,但并不意味着QDII永无投资价值,相反,净值缩水到一定程度,往往意味着"黎明前的黑暗"。大部分QDII就是直接投资海外基金,因此,投资QDII与投资海外基金几乎没什么两样。事实上,一些业内人士已经开始转变对QDII的看法。某银行的理财师认为,随着美国新总统即将上任,美国经济政策的延续性显然大大增强,美国金融危机也许就此告别最恐慌的时刻,最近美国股市对奥巴马的诸多表态和措施反响积极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或许意味着,海外市场有望在短期逐步企稳,适当投资海外股市的机会到来。而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借道低位购买QDII来实现这项投资。
银河证券分析师卞晓宁就指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步稳定,以及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衰退的持续,国际资本势必将首先流入香港市场,2009年香港股市必将有良好的表现。这种预期显然会增强QDII投资人的信心。
当然,QDII的低廉和海外市场微亮的曙光虽然让投资人看到期望,但在金融危机的警报尚未完全解除之前,投资人仍需要加强风险控制,以防再度"受伤"。分析人士建议,如果投资者决定买入QDII,也宜采取分步建仓的方式,同时注意控制其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