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是过街老鼠,一批到期仅仅保本甚至小亏的银行产品成为用户和媒体唾弃的对象。
2008年下半年,很多人才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个宝。相比腰斩甚至更严重的基金、股票,不过小亏甚至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原来很可爱,而部分逆势能够实现可观正回报的理财产品更是为银行"长脸"不少。
是的,只有经历了A股的"寒冬",你才会发现多元投资的重要,才会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可贵之处。
一个投资人,从重仓买卖个股到通过基金间接入市是一个进步,通过分散投资,你化解了个股风险;从全攻全守到定期定投,同样是一个进步,通过分批入市,你规避了时点选择的风险;从只买股票类资产到股票债券一个不能少,也是一个进步,通过资产配置,你化解了单一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仅有上述三个进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我们的投资回报更多、更平稳,就必须有更多的进步才够。而多元投资,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多元投资,首先反映在投资对象上。股票、债券、黄金、外汇,这不过是最传统的投资对象。哈佛、耶鲁这些名校校产基金过去几十年的巨大成功早就证明了除此以外的一些另类投资(比如地产、林业)是提高回报的绝佳途径。很可惜,内地投资市场品种单一,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幸好有银行理财产品,所以你可以涉足商业票据贴现市场,可以涉足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可以涉及房产出租市场,可以涉足基建投资市场,正是这大大拓宽的投资领域,使得个别市场的投资风险进一步化解,使回报有希望更高更稳健。
多元投资,还应当反映在载体上。投资载体不仅仅可以是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我们可以涉足更多的载体。如果你需要保本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提供;如果你需要短期固定收益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提供;你需要外汇互换合约,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提供,银行理财是个"大箩筐",市面上不常见的理财载体,都有希望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找到。
多元投资,更应当反映在方向选择上。即使是次贷危机,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对冲基金依然大把,关键就在于他们可以做空股市、做空债市从市场下跌中获利。很可惜,中国A股的指数期货、融资融券迄今仍在筹备中,而国债期货则早以夭折,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根本就没有"空头",顶多是"空仓",缺乏合理的交易手段,根本没有人能通过做空盈利。幸好,你还能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相应品种。如平安银行去年末推出的同时看多看空A股双向变动的理财产品在过去一年的大熊市中让投资者获益匪浅,这无疑是银行理财产品相对其它投资载体独到之处的最佳体现。
银行理财产品不是赚钱的保证,更不是赚大钱的保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先天特色决定了它至少为我们的投资多了一个选择,而在某些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多的那个选择也许就是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