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投连、万能相继落马09寿险保费增长命悬一线
查看完整版本:投连、万能相继落马09寿险保费增长命悬一线
2008/12/16 9:40:55
  实际上,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利率下行等因素,三大投资型险种中投连、万能相继落马,导致明年寿险保费增长(负增长)看上去有点命悬一线。
  中国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858.81亿元,较上年同期3671.22亿元增长59.59%,但10月单月寿险保费收入402.87亿元,创今年2月份以来单月寿险保费收入新低,并且这一数字较9月份单月539.07亿元保费环比下降近25个百分点,而在此前的第二季度单月寿险保费就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
  实际上,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利率下行等因素,三大投资型险种中投连、万能相继落马,导致明年寿险保费增长(负增长)看上去有点命悬一线。
  巨头较量
  对此,"身"于斯的国寿、平安两巨头,自是各知冷暖。
  于前者而言,坏消息当中的一个最大的庆幸是,无论万能还是投连,都远远不是国寿的主打项目,因此看上去基本不会存在保费收入受上述两大险种滞销的影响。
  不过,监管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控制"趸缴"业务的"窗口指导",即使对于国寿而言,却是一样的有效。
  根据广发证券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人寿上半年趸缴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61%。
  另一个尚且不甚确定的因素是,支撑国寿2000年以来大卖的最主要品种、三大投资型险种当中唯一没有即刻、直接受到资本市场波及的分红险,其在明年是否仍旧有今年的行情。
  对此,一家寿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称,分红险之所以尚且没有出现类似于投连或者万能那样立竿见影的保费萎缩,与其每年方才分派一次红利的周期有关。但是,倘若明年分红水平低于预期,亦会影响今后的分红险销售。
  "这个效应,会在年中保险公司集中分红后逐步体现出来。"他说,"不过,无论如何,分红险销售还是要比万能和投连险波动要小的多。"
  看上去,这可能恰恰正是中国平安的机会。
  因为,在富通投资失利的伤口愈合之后,平安重新变回一间本土公司。但是,即使是同样受到投资型险种流年不利的冲击,平安自己以及行业内所有的精算师们都再清楚不过,其期缴业务是多么的强大。而后者对于其业务的稳定性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一个有力的说明是,而在寿险行业内部,对于期缴和趸缴业务的关系,向来有"以一当十"的统计行规,即在计算标准保费的时候,十年期以上的期缴业务都是全额计算,而趸缴业务则是按其总保费的十分之一计算。
  其内在的逻辑是,一张年缴3000元、20年期的期缴,其在第一年之后,每年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3000元的保费收入,而趸缴却是一次性缴费。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数据显示,2008年1-10月,在个人业务中,中国平安续期保费收入高达48.56亿,遥遥领先于包括中国人寿(同期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为18.38亿)在内的其他所有的寿险公司。
  "这样的业务结构,在去年的牛市里面可能并不讨巧,因为可能错失银保渠道投资型险种大发展的良机,但在不景气的当下,没有什么能比代理人渠道的保费收入来的更稳定可靠了"。上述人士称。
  一个佐证是,尽管业绩波动趋势与中国人寿相仿,但平安人寿保费曲线相对平滑。
  一个看上去有些塞翁失马的效应是,在过去两年平安深受银保业务增长不力困扰,导致其同期的保费增长甚至远逊于行业平均水平。换言之,这个往年的弱点,恰恰让其可以对行业性的银保业务规模收缩有更大程度上的免疫力。
  富通事件发生后不久,瑞信就在其报告中预计,即使明年行情普遍不好,有过往庞大期缴业务形成的续期保费收入进账支撑,平安相对而言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业内人士称,"可以肯定,相比于于国寿、太保等公司,平安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会表现的更加稳健。"
  不过,平安内部人士透露,在富通事件之后,平安高层在发展策略上有所反省,其中之一,就是对发展速度,"平安会更关注自家的业务质量,不会想去要当老大或者取代谁,也不会盲目地拼规模、比速度。"
  泰康新华轮换
  平安和国寿并不是行业内惟一一对对手。实际上,同年成立的新华和泰康之间的角力,从来都没有停歇过。
  即便如此,两家的产品与营销路线却又泾渭分明:泰康长于投资,在投资型险种上倾注全力,根据本刊统计,其同期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和投连险投资收益,都一直稳定地居于行业前列;而新华尽管亦有万能还投连险,但其最为主导的却是分红险。
  也正缘于上述两大险种的相对优势,泰康在今年上半年在单月保费规模上一度超越新华人寿,甚至逼近太平洋寿险。
  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泰康在全国的保费收入为515.67亿元,依然比新华高了20多亿。
  然而,一个可能扭转未来格局的趋势是,从单月保费收入来看,自7月份以来泰康在近几个月的排名已经再次落于新华身后,而后者在重新击败泰康之后,亦以微弱保费优势领先于太平洋寿险。
  根据本刊统计,自今年5月以来,全国保费收入单月收入排行前十名中,除了国寿和平安稳居前两位之外,其余的座次都几经变换,而新华亦自7月以来便稳稳排在第三位,泰康则已连续四个月落后新华两个名次。
  而其座次轮换的原理,亦在于两者业务结构的差异。
  一位业内人士称,正是泰康对银保渠道的过分依赖,万能和投连险占比大,并且趸缴保费比重高。
  以上海地区为例,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泰康个险新契约保费收入为2,973.79万元,续期保费收入4,032.90万元;而同期的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其个险新契约达到1.2亿元,续期保费收入亦超过亿元,两者均数倍于前者。
  不过,由于上述两家并非上市公司,未有全国性数据披露,其详情尚不可考。
  另一个事实是,相对于新华而言,泰康对于投连险的依赖是巨大的。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泰康寿险业务中,分红险保费收入占比22.46%,投连险占比54.50%,万能险占比23.05%;同期,新华的数据分别是55.55%、0%、49.45%。
  海康沦陷
  在目前的一片萧条中,大公司们尚有应付之法,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公司而言,看上去几无招架之力。
  受累于投连险风波,海康、瑞泰等公司的保费收入在近几个月急转直下。
  根据中国保监会数据,本刊统计了海康今年以来的全国单月保费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和2008年年初相比,海康的保费收入下降幅度巨大,自6月过后,更是屡创新低,10月更是跌至最低点。
  业内人士称,监管部门对投连险银保渠道的限制以及投连误导的曝光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而海康等公司的保费收入中的相当部分是来自投连险。
  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生命、瑞泰以及海康的投连险保费收入分别只有30万、113万、57.36万,而一个月之前,这一数字还是260.74万、174.46万和3875.45万。
  其中,在山东被爆出投连误导的海康保险,其保费下降幅度更是触目惊心,相比9月份而言,10月份上海一地缩水了近67倍。同期海康全国保费已不足6500万,和9月份相比下降了近4000亿元。
  事实上,虽然在监管部门对投连险销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各家公司的投连险保费收入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海康仍旧是首当其冲。业内人士称,海康保费收入出现如此大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应当是前期销售误导种下的恶果。
  上述人士称,对于专营投连险的瑞泰人寿而言,在目前的局势下,出现这样的下滑实属意料之中。
  他指出,这次来自商业银行体系和保险监管机构的双重收缩压力,对于个险业务比较强大的公司来说影响会略小,但对于那些保费构成中80%以上甚至更高比例是银保业务的公司而言,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此外,由于银保渠道的高保底利率联动的短期健康险"常无忧"的停售,今年前七个月的银保增长排头兵人保健康,其保费收入狂泻不止。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其在今年销售最高峰的6月份,单月保费收入超过26亿元,而在此前也有三个月在20亿的业绩平台上站稳。
  然而,8月也就是常无忧停售的当月,其全国保费收入迅速缩水至4.75亿元,到10月份已经只剩1.84亿。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