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今年,谁是股市最大输家
查看完整版本:今年,谁是股市最大输家
2008/12/10 10:14:03
  迄今为止,谁在股市中损失最大?作为普通的股民,提到这点大伙肯定唉声叹气。其实你不用着急,看看那些平时牛气哄哄的富豪在股市中损失的数目,或许你的心里会平衡些。
  瞧,从钢铁大王米塔尔到赌王阿德尔森,从股神巴菲特到亚洲股神李兆基,从俄罗斯能源寡头到中国地产新贵,很少有人幸免。
  NO.1 李嘉诚
  1400亿港元缩水
  控股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
  李超人栽在"箱底股"
  在今年年初出炉的2007《福布斯香港40大富豪排名榜》中,他的财富一年增值45%,达到330亿美元,蝉联香港富豪榜之首,其中单和记电讯国际在2007年就为他劲赚110亿美元。
  近一年时间过去,今年11月16日,李嘉诚以本人名义持有并控股的上市公司共计8家,其中和记黄埔、长江实业以及长江基建的市值最大,是他"资本系"中最重的筹码。而港交所资料显示,长江实业从今年1月1日到11月跌幅已经超过4成,虽然李嘉诚在本年度多次增持,略微降低了持股成本,但以总持股数和从年初到现在的差价计算,该股已经让首富浮亏500多亿港元。
  和记黄埔这只"箱底股"更是蚀掉了箱底--年初股价还有88.5港元,迄今降幅已超过40%,浮亏高达808亿港元。光是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李嘉诚就亏掉了1300亿港元。
  相比之下,和记电讯国际已经相当客气,从今年初到11月14日,跌去3成多。饶是如此,持有总股本65.66%的首富也有118亿元浮亏。好在除此之外,其他3只重仓股今年均能站稳股价,独立于大势,才没有让李嘉诚为加入"大输家俱乐部"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NO.2 杨惠妍
  1060亿元蒸发
  控股 碧桂园
  去年"中国第一人"缩水九成
  在去年10月《福布斯》亚洲版发布的2007年中国富豪榜上,杨惠妍的个人净资产高达160亿美元,跃居榜首。当时,碧桂园的股价最高曾攀升至每股14.18港元。
  今年,这位80后女富豪的福布斯排名虽然只下滑到第三位,身家只剩下151亿元--请注意,这一次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一年中杨惠妍有1060亿元、将近90%的财富蒸发殆尽,这笔"入会费"着实昂贵。
  一方面,碧桂园目前一蹶不振的股价自然是将杨惠妍拖进"大输家俱乐部"的罪魁祸首。到今年11月26日,该股价格已经从巅峰14.18港元缩水至1.48港元。
  更雪上加霜的是,股价下跌还在制造恶性循环。根据碧桂园与投行美林签订的掉期协议,若最终价格低于锁定价格,碧桂园还要向美林支付对赌协议中规定的款项,这进一步加大了碧桂园的浮亏,并直接影响到杨惠妍财富缩水的速度。
  把杨惠妍放进另一个参照系--胡润百富榜中看,财富一年缩水1000亿的上榜富豪,百富榜10年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NO.3 郭氏兄弟
  损失805亿港元
  控股 新鸿基地产
  祸起雷曼or祸起恩怨?
  身为2007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排名榜的榜眼,新鸿基地产的郭氏三兄弟在今年年初财富总值达到240亿美元,2007年财富积累比上一年增加71.4%,是香港第二富豪家族。他们也是2006年《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榜上"中国最有钱的兄弟"。
  在摘得香港富豪榜榜眼之后,郭氏三兄弟共同掌控的新鸿基地产开始公演比电视剧还精彩的真实"豪门恩怨"。引发恩怨的奇女子姓唐,与郭氏兄弟中的老大郭炳湘有着港版卡米拉与查尔斯王子的瓜葛,这引起了郭氏家族其他掌权者的强烈不满,并因此与郭炳湘反目。两个弟弟坚称郭炳湘有躁郁症,先是双方协商让哥哥休假三个月,并以一纸罢免书来欢迎哥哥休假归来。遭遇废黜的郭炳湘不甘示弱,干脆将包括弟弟在内的公司高级决策者共16人告上法庭,指控两个弟弟迫害自己。两个弟弟随即提出"反指控"。
  愈演愈烈的郭氏兄弟纠纷,部分影响了资本市场对新鸿基地产的信心,而就在家族内讧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大洋彼岸的另一"兄弟"雷曼兄弟的倒掉,直接导致雷曼迷你债券的"协议分销商"--新鸿基地产在港股从9月14日至10月14日的一轮暴跌中狂跌30.9%,郭氏兄弟累计浮亏达805亿港元。
  NO.4 李兆基
  486亿港元蒸发
  控股 恒基兆业
  "亚洲股神"自拆招牌
  230亿美元,有"亚洲股神"之称的香港恒基兆业掌门人李兆基在今年初凭这个数字锁定了2007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上的探花位置。
  这位年近八旬的"亚洲股神"在港股市场素来高调,每逢出席公开场合,都会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顺便推荐几只心仪个股。就在李嘉诚频频减持股票之际,李兆基坚持看多香港市场,预测恒指2008年秋季将见33000点,并看好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表现。
  从去年11月港股进入长达4个月的深度调整后,李兆基还斥资80亿至100港元逢低吸纳自己曾公开推荐过的中国神华、江西铜业及中石油等港股,可惜甫抄底便惨遭被套命运。到今年4月25日,这几只股票就分别跌掉两成或近两成之多。或许觉得有负众望,李兆基在一次谈话中曾自拆"股神"招牌,称自己也不过是普通股民。
  不过,李兆基损失486亿港元的是他旗下的恒基地产受雷曼兄弟垮台后港股的一轮深跌所致。
  NO.5 许荣茂
  360亿元蒸发
  控股 世茂集团等
  地产大佬资产缩水惊人
  去年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20名的富豪中,除了刘永行、刘永好兄弟和频频套现的黄光裕,其他握有大量股票的富豪集体跻身"大输家俱乐部"。尤其是房地产富豪,资产缩水程度惊人。
  除了典型代表杨惠妍之外,去年凭借544.3亿财富高踞榜眼的世茂集团大当家许荣茂,今年不断增持自家的世茂房地产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但该股的价格仍然从一年以来最高的23.6港元劲跌至最低3港元,许荣茂的身家因此锐减到今年上榜的83.6亿元,排名也从三甲掉到了第18位。
  NO.6 张茵
  235亿元蒸发
  控股 玖龙纸业
  从绩优股到垃圾股
  现在用大起大落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的财富传奇,可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贴切。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前二百位内已经找不到她的名字,这距离她以270亿元身家成为内地首富仅仅过去了两年。去年,她的排名虽然掉到了十名以外,财富也还维持在253亿元。如今,这个数字锐减为18亿元,甚至不足去年的1/10。
  在过去的13个月里,张茵的玖龙纸业股价从26.75港元直落到0.71港元,已经沦为机构和股民眼中的"垃圾",甚至"张茵破产"的小道消息也在四处流传。从将军到奴隶,与玖龙过分依赖融资的过度扩张有相当大的关系。
  有数据显示,玖龙纸业的总投入在5亿美元左右,而其负债却直逼200亿人民币,杠杆比例之高令人咂舌。在高投入高产出的造纸业,当市场红火一片时,对未来的信心可以帮玖龙在资本市场顺利进行杠杆式融资,之后的投资又会产生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然而一旦市场掉头并急转直下,愈演愈烈的悲观情绪又会使得玖龙融资求告无门,深陷巨额债务压力无法自拔。这与次贷危机在核心问题上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都是高杠杆率的破灭。曾经的女首富,如今不小心成为了帮助普通投资者解读次贷危机的另类个案。
  NO.7 潘石屹
  200亿元缩水
  控股SOHO中国
  房价下跌导致资产挥发
  同样常在富豪榜上位居上游的潘石屹今年也损失惨重,由于SOHO中国在过去52周中从最高价10.1港元最低下探至1.83港元,目前也不过在2.5港元左右徘徊,资产从去年排名第7位的285.3亿元急剧萎缩至今年的82.3亿元。
  NO.8 荣智健
  近百亿港元蒸发
  持有 中信泰富
  衍生品亏损还没有完
  澳元合约造成的巨亏,已经成为中信泰富挥不去的噩梦,比起年初中信泰富2007年年报中的数据,到今年10月22日,中信泰富市值从597.93亿港元急剧缩水到108亿港元,规模仅相当于年初的18%。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受此连累,财富流失近百亿港元。
  导致本次巨亏的金融衍生品是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这种产品可以和外汇或者股票挂钩,通常合约为期一年,投资人可以在牛市以折扣价买股票或外汇赚钱,但在熊市时也必须按协议价格买入,风险极高,所以港人依照谐音,戏称其为"Kill me later"(稍后杀我)。
  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
  由于澳元兑美元自今年7月触及25年来的高点以来,已大幅贬值约30%,10月21日,中信泰富向港交所公告盈利预警,宣布此项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可能已造成账面损失147亿港元。消息公开当天,中信泰富便大跌55.10%,一夜之间荣智健的财富蒸发33亿港元。到10月22日,中信泰富再跌24.96%,报收4.91港元,根据荣智健持股4.19亿股计算,仅这一项,他的身家便比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9月1日的统计数据少了近94亿港元。
  最冤的是,据说这项合约是财务董事在荣智健不知情的情况下越权签订的,而荣智健在财务部工作的女儿荣明方也因此受到降职和减薪处分,可谓"祸不单行"。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