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冬”性质的修复性反弹周期中,由于市场流动性还仅仅停留在预期改善的阶段,等大盘蓝筹股短期难以持续上涨,市场风格特征的主线还是中小盘股。我们认为,“暖冬”的流动性特征决定了市场只能维持进二退一、重在时间而非空间的修复性反弹,“抓小放大”依然是修复性反弹中的主要。
流动性改善是“暖冬”催化剂
昨天在九项金融措施利好的推动下,上证自年初以来首次站上60日均线,虽然尾市有所回落,但市场自6124高点以来单边下跌趋势的终结或将得到确认,增量资金入市迹象明显。前期大盘在60日均线附近几度遇阻回落,被视为刺激经济政策利好频出与现实显示经济增速下滑的矛盾。而昨日大盘放量冲高回落,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洞察本轮修复性反弹的演绎特征。关于明年的中国经济趋势,从已经发布的2009年投资策略看,基本已经对经济增速在年中见底回升,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变化趋势前低后高形成了共识。
在此一致预期下,我们认为大盘领先反映宏观经济趋势的提前量,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趋势的另外一个重要变量——流动性。9月份以来,大幅下调存贷和准备金率,取消信贷额度,重要意图是推动银行放贷。本次国务院会议则从更高层面上提出了9条金融政策,其本质核心在于从多个环节进一步解决当前经济困境中的资金供应。10月份贷款余额、M1、M2环比增幅分别为0.69%、-6.15%、-1.77%,M1的下行趋势十分明显。我们认为,只要M1增速不反弹,进一步的货币政策放松就仍将延续。
因此,从下调“两率”到优化经济困境中资金环境的宽松货币政策取向,正在不断强化市场对流动性形成向上拐点的预期。历史上看,政策的迅速行动可以缩短经济调整周期的时间,尽管政策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和释放,但对于市场流动性而言,货币政策松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仅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银行系统就将释放约6000亿元的资金量,虽然新注入的流动性有多少会流进资本市场尚无法确认,但流动性改善的预期正在成为A股市场提前宏观经济“着陆”,进而形成“暖冬”效应的催化剂。
“大盘股合唱”难持续
前期4万亿财政投入拉动内需的政策利好出台,虽然引发了水泥、钢铁、工程机械等的结构性,但是由于政策利好未惠及对指数权重效应最大的银行业,因此尽管个股行情精彩纷呈,但指数无所建树。而9条金融政策明确指出,“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金融业化解不良资产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这明显缓解了前期市场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担忧,而“稳定市场运行”则直接利好券商股。
因此,有别于4万亿财政投入的利好效应,9条金融政策的市场正面影响力更体现在对指数的直接推动上。而在大盘面临攻克60日均线的关键时刻,市场也正需要指数运行的刚性。
但是,“暖冬”效应的催化剂还只是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况且短期我们还无法看到M1形成向上拐点,内外部的市场环境也依然不支持增量资金蜂拥入市。从银行股的基本面看,近期信贷额度的放松和持续降息,虽然扩张了银行未来的贷款规模,但进入降息周期中,银行的利差水平会不断下降,利润空间会减小,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并未完全消除,总体仍不容乐观。
因此,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流动性现状看,短期的市场格局并不支持银行股出现趋势性行情,银行、券商、钢铁、煤炭等大盘股的“大合唱”更无法持久。由此看,突破60日均线后,大盘指数出现轧空型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这也是昨天大盘冲高回落的根本原因。 (上海所 )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