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了一件由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高26.3厘米,宽29.3厘米的C形玉龙,这条玉龙随后被认为是距今5000-6000年前红山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因其是中国最早的龙形图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但如今,这"第一龙"称号遭到了挑战。
"我的龙,大小是'中华第一龙'的两倍多!"沈阳的私人收藏家胡先生说。只见这条翠绿色的玉龙龙体卷曲成"C"形,龙的吻部前伸,略略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有对称的双圆鼻孔,双眼突起呈梭形。红山文化玉器的特征之一两面对钻的圆孔正处在玉龙的背部。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条玉龙高64厘米,最大外径79厘米,厚6厘米,重量达到36斤!这些均比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华第一龙"大得多。
这条龙的来历称得上传奇。1991年,从昆明回到沈阳的胡先生开始关注刚刚兴起的红山文化,本身就从事翡翠玉石鉴定加之家庭对收藏的热爱,使得胡先生尤其喜欢收藏玉石类藏品。"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就在我们辽宁,红山文化的玉器无论是玉质还是造型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当时的收藏市场上真正红山的东西却不多,因为识货的人少。"尽管如此,在断断续续的十几年里他还是收藏了大大小小上百件红山文化玉器,在他收藏的C形玉龙里面,最小的高约5厘米,还有红山文化的常见藏品云形玉佩等。
胡先生记得,那是个周末,他照例到当时位于沈阳北站后的古玩市场淘宝,突然发现了一只玉色油润的玉猪龙。付钱的时候,卖家一句话让胡先生更添了几分激动。"我收东西的那人家还有条大石头龙!""石头龙?"胡先生脑海中闪现出一道灵光,"什么样的石头龙?"他问。"卷卷的身体,跟个英文字母C似的,但是大,没办法拿,我没收。""带我去看看!"胡先生说。
没想到,这一去就连跑了三趟。那地方地处阜新市山区,坐完火车坐汽车,坐完汽车坐驴车,终于赶到那户农家,人家却闭门不见。第二次,胡先生带了鸡鸭鱼肉,终于用诚意打动了那户人家。于是在他家的后园里,"大石头龙"终于浮出水面。"哪里是石头的,我一眼就看出那是玉的,但经年风霜,表面已经石化了,掩盖了玉的真实面目!"事隔多年,想起初见这条龙的瞬间,胡先生仍然觉得激动万分。
第三次去,卖家终于同意把这条"大石头龙"卖给他。可几百里地,怎么把这个大家伙运回来又成了问题。"怕磕,怕碰,说实话,还怕被明眼人发现。"于是"大石头龙"被反复用纸壳缠了多少遍,直到缠得看不出原来模样才运上路。路上不敢轻易往哪儿放,36斤的大家伙,胡先生和陪同前去的玉猪龙卖家背了一路!
玉龙搬回家后,胡先生每天一有时间就用双手盘着它,慢慢地石头的表面消失了,岁月积淀的翠绿沁色在龙尾、龙身、龙鬣上一一显现,一条华彩玉龙呈现在面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胡先生发现,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公开露面的红山C形玉龙,都没有他这条大!
2007年3月,国内玉器鉴定权威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宝玉石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周南泉找到胡先生,想看看他的红山C形龙,经过三天鉴定,周南泉认为,这条龙的确为红山文化时期玉器,品相也保存得较为完好,尤其是体形比较大,"既是我目前看过的C形玉龙里造型最大,也是目前国内公开的红山C形玉龙中最大的一个。"也正因为这样,他为胡先生的玉龙题下"天下第一龙",并出具了鉴定证书。胡先生现已在沈阳开办了一个"红山文化古玉珍品馆"展出部分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