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危机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全面扩散,金融投资领域成为高风险集聚地。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表现依旧难以令投资者满意
据普益财富统计,10月份,国内36家商业银行(包括29家中资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550款,较前一个月下降8.02%。
投资者看空未来从期限结构上观察,2008年短期理财产品一直是市场的主流,特别是进入2008年下半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国内经济已经出现放缓的迹象,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表现出担忧,进而对理财产品流动性的要求增大。截至目前,6个月期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持续攀升,统计数据表明其市场占比高达75.45%,较2008年9月又上升了逾4个百分点,并且连续三个月市场占比超过70%,而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继续萎缩。
"这表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缺乏足够信心,因此希望借助短期理财来及时调整投资。"有关投资人士告诉记者。
另据普益财富的研究人员介绍,近几个月来从风险程度来看,稳健型理财产品持续增加,市场占比高达98%;而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品种则继续萎缩。可以明确判断的是,在金融危机持续笼罩的情形下,银行理财市场将继续由稳健型理财占据主导。
QDII几近停发普益财富有关研究人员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带来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使得QDII和结构型理财产品表现糟糕,投资者对这些理财产品失去信心,加之对市场未来的不看好,因此商业银行放缓了这两类理财产品的发行。"10月份QDII理财产品仅发行了4款,几近消失。近几月来,
QDII理财产品发行一直低迷,并且这种趋势可能继续延续下去;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行也持续下降,上个月发行数低于30款,挂钩标的集中在利率和股票等。"该人士透露。
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中资银行2008年度QDII理财产品发行量不足10款,几乎退出
QDII理财产品这一"舶来品"
市场的角逐,退而专注于国内理财投资市场。而外资银行受累于
QDII理财产品亏损加剧,对
QDII理财产品的发行也逐渐趋于保守,近4个月的发行数仅为2008年前6个月总数的二成。
从亏损较深的QDII理财产品中,可以总结出它们的部分共性。第一,理财产品结构设计过于简单,缺乏运作管理机制。如简单投资于海外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将理财产品直接暴露于风险之下,收益随海外基金的涨跌而巨幅波动;第二,风险规避机制缺失,以至于从亏损50%、60%甚至到70%,只能任其"随波逐流"。
鉴于此,投资专家提醒国内投资者:大市不佳之时投资
QDII需谨慎,资本市场回暖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建议可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进行投资,信贷与票据资产类以及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