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存钱不如买保险?
查看完整版本:存钱不如买保险?
2008/11/28 11:17:20
  一年期存款利率逼近保险预定利率上线

  业内人士预测,存贷款利率大幅下调后,人们购买保险的热情可能大大提升。(记者 王兰君 摄)
  周四,央行存贷款利率齐降108个基点,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52%。记者就"买保险是否要考虑利率变动周期"的话题,请教深圳市同业公会和深圳寿险公司的专业人士,三位被采访者异口同声"当然要考虑"。其中,一位在寿险公司做了多年讲师、现任某寿险支公司经理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利率已逼近保险公司2.5%的预定利率,从某种意义上讲,存钱就不如买保险了,当然也要考虑实际需求、利率周期及通胀率变动等情况。"
  那么,除了年龄因素,买保险时该怎样考虑利率周期因素呢?
  利率变动直接影响费率
  一位外资寿险公司产品研发部的资深人士昨日称,利率变动对保险公司影响很大。保险产品的费率制订是与利率上下同周期变动的。
  一位专业人士给记者讲解了预定利率产生的过程:投保人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绝大部分被保险公司计提责任准备金,用于支付客户到期的返还金和责任保障金额。责任准备金实际上是客户的钱,保险公司只是替客户保管,保险公司有责任让这部分资金每年增值,因此保险公司会事先设定一个增值利率,这个利率就是预定利率。买过保险的人,每张保单上都有现金价值表。现金价值的计算,预定利率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每张保单的现金价值,才是客户真正保证得到的固定收益。如果一张保单缴费期为10年,缴费5年后退保,能拿回多少保费一看现金价值表就明白了。
  也就是说,预定利率直接决定着保单收益。预定利率越高,保单的现金价值就越高,投保人的收益就更大。保险公司预定利率设定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利率上行周期,保险公司设定的预定利率较高,保费相对便宜。利率下行,预定利率随之下行,保费相对贵。
  比如,经过此次央行大幅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52%。而且市场预期还会降息至2%以下。如果这种预期成立,而且这种低利率时间持续两三年,那么现在就买分红型保险较划算。
  1997年至1998年间,中国曾出现过预定利率高达10%以上的保单,随着利率下调,这些高利率保单让保险公司苦不堪言,客户则喜在心头。不过,这种对于客户而言的天大好事不会再有了。多年前,保监会已规定预定利率上限为2.5%,各家公司只能在2.5%以内做文章。
  慎投长期非分红保险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一年期存款利息曾降至2%,面对这场全球正遭遇的百年不遇金融危机,市场预测央行还会降息至2%甚至以下。在降息下行周期,我们该如何投保呢?记者请教了几位保险业内人士。
  专业人士认为,纯保障型保险产品,比如无返还的重疾险,无分红的寿险、意外险等,这些产品与利率周期变动关系不大。投资型保险如投连险,不存在保底收益,也与利率周期无关。但是储蓄型保险比如养老险、教育金储备险、生死两全型的分红险等均与利率周期密切相关。在利率下行周期,如果没有任何保障的消费者,首先可考虑购买短期纯保障产品,不宜投资长期纯保障型保险。如10年期、20年期缴费的纯保障终身重疾险等。其二,购买缴费期限较短的分红型保险,如3年期缴、5年期缴甚至趸缴分红产品。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认为,2.5%的预定利率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前,对于客户而言才显出了一点吸引力。但在5年以上的更长周期看,2.5%的预定利率已相当谨慎。因此,具有投资能力的人,购买消费型短期保障保险后,可将资金进行其他渠道配置。不擅长投资的人,可考虑购买分红型保险。利率下行,有2.5%以内的固定收益做保证,利率上行,通过保险公司的分红也可部分弥补损失。
  相关新闻
  内地客为何
  去香港投保
  尽管不能获得内地法律保障,但仍有内地人士选择到香港投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单收益问题。
  内地的保险费率如同银行存款利率一样,尚未市场化。内地各家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时的预定利率均在2.5%以内,相差不大。业内人士认为,或许从当前形势看,2.5%的预定利率使保险公司面临压力,但从更长远的周期看,2.5%预定利率政策相当稳健,保证了内地保险公司的生存及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有个数据可以说明2.5%的含义。美国多年累积计算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值还更高。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还不及年通货膨胀率。
  而香港保险公司间的预定利率是差异化的,预定利率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联动,有的略高一到两个百分点。当然不是所有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都较内地高,还需具体公司、不同险种区别对待。另外,汇率风险也应关注。
  相关案例
  中年人应增加基本保障
  于先生(财经记者)每年购买一年期意外险和车险,理由是保险收益较低,有了社保和意外险基本保障后,希望将资金配置在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中。比如投资股市、基金。
  专家点评:这位先生投资意识强,也具备投资能力,不过,作为一家之主,应适当增加基本保障额度。可在工作压力较重的中年阶段,购买一年期大额寿险或重疾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