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作为当代社会必备的技能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重视。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各类理财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反映了大学生们对理财知识的强烈渴求。然而理财是包括财务规划在内的综合课程,从初级阶段的财务规划意识到中级阶段的从完善理财理论知识并初步实践,到高级阶段的进行实战投资,大学生理财应逐步实现“三级跳”,切忌舍本逐末。
菁菁校园,留给你更多的,或许是甜美的回忆和单纯的感动。然而对于更多人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备战的基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大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忙碌着,力图多汲取一点来自书本或者社会的养分。
他们是充满理想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心中规划未来的美丽蓝图,他们又是注重现实的,他们希望自己多一种武器,来应对以后充满挑战的人生。
而财商,被他们认为是必备的武器之一。
社团活动解理财饥渴“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合适吗?”
“我们该不该投资股票和基金?”
只不过一次平常的交流,记者就从大学生那里收集了许多的理财问题。他们对理财知识的渴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的理财意识比较起已经上班的白领来,已经丝毫不逊色。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上海市的大部分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都早已建立了理财协会、经济管理协会、青年工商联等财经类社团,他们积极地在大学校园里开展着投资理财教育。他们如一个神奇的先锋队,沟通着大学校园与社会上各类金融机构的联系,而这些理财协会所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应同学们的需求而举行的。通过讲座获取理财知识,是沪上大学校园里最容易操作也最流行的理财推广活动。讲座包括了保险、证券、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用卡等各个方面,通常是由协会出面,邀请有关金融机构专家到校园坐堂,上一场生动的、结合了丰富实践的投资课程。“同学们尤其是大学新生,都渴望着能多接触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也喜欢这样的讲座。”上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协会会长陈静告诉记者。
在上海财经大学,这些讲座更是受到热烈追捧。“我们曾经与海通证券、博时基金、安联保险等多家公司的理财专家来进行基础理财知识的传播。因为场地所限,我们每次听众只允许几十人,但报名的通常都有几百人以上。”在上海财大投资理财协会任职三年,已经荣升理事长的吴逸告诉记者,他们在去年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保险文化月”,其中“做一天保险人”的活动让同学们大有感触,而随后的“新新险种设计大赛”,更是激发了财大学子的斗志与潜力,设计出的许多险种令安联保险公司的评委们大感惊喜。
最近,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一项以“青年理财”为主题的志愿者项目也已经正式启动,它将从开支与预算、储蓄、贷款、保险、股票、基金、外汇、债券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课程传授,以帮助大学生学习理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张耀麟成为第一个志愿者。
单有知识显然不能解渴,模拟型的实战训练更能让大学生们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财商翻番。上海交通大学金融联合会就曾经组织“穷爸爸富爸爸现金流游戏”,负责人钱皓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同学更快地建立理财思维模式;而由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理财协会主办,由包括复旦大学等上海市九所大学承办的上海高校模拟炒汇大赛则让同学们大呼过瘾,参与者拥有100万美元虚拟本金的参赛账户和初始密码,全部采用网络模拟交易方式进行,此外,模拟炒股大赛、保险案例分析大赛以及理财风暴——寻找校园商界精英等活动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由一些实战操作经历的“校园投资客”组成的投资圈子,则已经进入更高的层次。在复旦大学理财协会会内,专设了一个投资部,在这个清一色由在校大学生所组成的小团体内,集理财培训与投资研究于一身,俨然已经发展出了一个投资公司的雏形,他们已经将大多数时间放在了投资机会的发现上。
大学生理财分三个层次
不过,记者近日和一些在校大学生进行交流后发现,虽然想理财的愿望十分强烈,对理财知识的学习也兴趣浓烈,可是究竟该如何理财,多数人仍是懵里懵懂。即使是一些财经社团的骨干,竟也管不好手中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大学生丰富的理财活动背后,恰恰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财务规划和人生设计。 专家认为,大学生理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阶段培养财务规划的意识为目标,可以从坚持记账和控制消费支出等入手,学会对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中级阶段则通过对理财知识的学习来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熟悉各种投资渠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模拟操作以积累经验;而高级阶段则是“小试牛刀”地适当进行投资,无论是投资股票、基金还是自己创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实践中掌握理财的规律和真谛。
其实,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前的演练,而不是看重输赢结果的比赛。所以,多数人只要有树立一定的理财意识、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经历一定的理财实践,等到今后走出校园,与普通人相比,一定会表现出高人一筹的财商来。本组文章里,我们就挑选了大学生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各自不同的理财实践分别代表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虽然理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在财务规划、投资消费等方面显示出不同一般的理财能力。
加拿大执业理财师、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建明认为,大学生没必要花过大精力去追逐投资的技巧和形式,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才是最要学习的内容,因为大学阶段正是好多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形成的阶段。当然,最好的理财方式就是“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也就是全方位的塑造自己:包括良好的心态、成熟的心智、全面的素质、人生和工作的经验、明确的目标、生涯的规划、职业技能(符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的学习等等方面。首先了解自己,然后对自己的未来有目标和规划,有意识地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财的知识和技能,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受用终生。
适当“开源”早做实战准备
毫无疑问,大学校园生活正是迈向社会生活的前沿阵地,为了工作后的理财生活着想,大学生也需要在毕业前为自己做好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准备。
在做好自己财务规划和人生设计的基础上,大学生可以适当找一些“开源”的方法,赚一点钱来补贴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比如奖学金,各个大学都设有不菲的奖学金制度,这也是最受家长欢迎的“赚钱”方式;协助老师搞研究也是获得金钱的方式之一,这是名副其实的“助学”,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来协助老师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做家教、在假期中到企业或公司打工也是被大学生广泛采用的方式,有些大学生也在利用业余的时间做兼职工作,如导游、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直销等等。
但徐建明提示,“开源”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太关注当前赚的一些小钱,重要的是学习和经验积累;二是赚了一些钱也不要都花掉,要有适当的积蓄,这样在关键时刻可以用上,或者有机会的时候有一点本钱;三是由于现在赚钱主要靠出售自己的时间,很难用钱来赚钱(因为现在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积蓄),因此不要过度;四是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适当投资,不要太关注一些投机工具,如炒股票、外汇、期货等的方式和技巧。
而从理财业务操作的角度,大学生毕业前,也可以适当做些准备。比如办理好证券账户和基金账户。如此建议的一个现实原因是,日前的大多数投资理财账户的开设,都是在工作时间完成的。如银行账户、基金账户等,而随着银证通业务在10月底正式叫停,证券账户甚至需要在股票交易时间开设。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压力都会比较大,提前办好这些账户,也省去了工作后的来回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