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涌现了一些收益率远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一年期产品年预期收益率高达8%。与此同时,由于利率步入快速降息通道,一些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低于当初设定的预期收益率。现在已有部分产品设置了"收益率随基准利率变化"的条款。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信贷类理财产品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都在加大。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不要被高收益率迷惑,一定要看清楚问明白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到底有多高,自己能否承受。银行在销售该类产品时,一定要明确解释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同时对于降息时利率调整的具体办法,也应给予明示,以减少纠纷。
高收益率再度涌现
近期,在诸多理财产品纷纷调低预期收益率的大背景下,有几款新发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格外引人注目。
民生银行发售了"非凡理财增赢13号理财产品T211",其为一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8%,投资门槛仅5万元。该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是通过信托计划向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杭州银行新推的幸福理财0826期个人理财计划,三年期,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8.50%;其还规定,持有满一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50%,持有满二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50%。该计划资金主要是加入中投网新建设股权投资的信托计划。
对于这种逆势上扬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兴业银行天津分行理财规划师柳青认为,这类高收益的产品背后可能会对应着较高的风险,一些企业由于贷款难而转向通过信托贷款进行社会融资,由于其信用等级较低,提供的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产品风险也比较大,投资者要特别注意。
这一点银行自身也已意识到,记者向民生银行咨询其产品时,其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产品风险比较高,银行不建议普通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购买。同时,该产品运作时以美元结算,还存在汇率风险。杭州银行的客服人员也一再强调其产品属非保本浮动型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
柳青表示,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在挑选银行理财产品时,要尽量回避那些与国际市场挂钩的产品,也应回避那些投向风险较大行业的理财产品。
新发产品下调收益率
目前步入了快速降息的通道,在过去两个多月时间里央行3次下调了利率,这使得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浮动风险也在加大。新发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被不断调低。
以招商银行银行发行的"金葵花"安心回报人民币理财计划为例,其正在发行(11月6日到11月12日)的52期年化收益率2.65%,而10月30日到11月5日发行的51期年化收益率为2.80%,10月23日到10月29日发行的50期年化收益率为3.05%,下降幅度很快。
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出现理财产品到期时收益率被调低的现象。根据普益财富公布的信息,中信银行在2008年7月11日发行的"中信理财快车计划0817期13号",于10月28日到期,该产品投资期限为96天,发行时公布的预期年收益率为4.85%、5.11%(认购50万元及以上),而到期时实际年化收益率为4.66%、4.92%(认购50万元及以上),比预期收益率下降0.19%。中信银行解释,中国人民银行从10月9日起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
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已在产品说明中明确标明或隐性说明。如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专属信托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一年期),明确说明"由于信托项目年化收益率根据人民银行三至五年期贷款利率变动同幅度调整,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也以产品起始日三至五年期贷款利率(7.29%)为基准同幅度调整,每半年调整一次。""中信理财之债市通1号"中也明确提示了利率风险:债券投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债券的价格与利率的走势呈反向变化。当债券基金组合的久期越长,它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将越大,具体体现在基金的资产净值将随着利率的波动而产生较大的变化。
专家表示,后市降息预期也很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明示的或者潜藏的利率浮动风险。多次降息后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投资者在购买前应该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