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8/11/25 12:07:05
只要稍稍留心一下,就不难发现在一些商品广告中,不时出现销售某类商品由企业向客户赠送保险的现象。像购买一套健身器械的价格大约2千元,可随商品赠送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额达到5千元;买一套家具的价格5千余元,而赠送的家财保险保额为1万元,从而让不明就里的客户如坠入五里雾中:为什么精于算计的商家要干这种赔本又不赚吆喝的买卖呢?因为搞不清此事的来龙去脉,由此引发的纠纷自然不会少。
客观地看,赠送保险做为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在顾客买到自己中意物品的同时,能无偿得到一份风险保障,无疑是件好事。但好事怕歪办,尤其加上功利色彩很明显的操作,难免有"说也说不清楚"的误导。比如,标明赠送多少元的高额保险,实际讲的是该保险的最高保险金额。换句话说,就是一旦在保险期内发生责任范围内的意外灾祸损失的最高赔偿额,决不是保险到期后不论是否遭遇灾祸事故,客户都能从保险公司领到这笔巨款。反过来分析,发现出资的商家一点也不傻,赠送一份保额为万元的家财保险,保险期限一年的话,保费可能在50元左右,如果保期更短,交费还会少些。虽然这点钱与顾客付出的购物款相形见拙,但毕竟是为顾客办了件好事。这里的关键是,倘若保险公司不能直接面对客户,只凭商家操作,不讲保险基本功能,只顾宣传巨额风险保额,以达到招徕生意的目的,显然违背了客户投保时保险公司要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不妨替老百姓想一想,诸如此类的宣传又有多少普通大众懂得个中三昧呢。与此同时,由于对赠送的保险条款不清楚,日后万一发生灾害事故,必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留下隐患。设想一下,如果有了灾害事故,究竟属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要办哪些手续才能得到赔偿,赔偿额又是如何确定的,保险期限是怎么回事等,实际上这已是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事,跟商家没有太大关系。正是由于有失偏颇的宣传造成客户理解上的误区,必然给商家和保险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这与当初促销互利共赢的初衷大相径庭,事倍功半。
一些商家在搞有奖销售活动时,曾因出现承诺不兑现,赠品质量低劣,奖级变相降低等种种不规范做法,使客户心存疑虑,大打折扣,还会带来声誉和诚信等一系列问题。毕竟客户才是主宰市场的上帝,明明白白消费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要求,只有以诚待客才能使经营走上正路。从这个层面上说,客户应该也必须成为受赠保险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