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从21岁开始,每年存1.4万元,并把每年所存下的钱都投资到股票和房地产,每年如果能有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这样,40年后他的财富会达到1.0281亿元。这就是李嘉诚成为亿万富翁的三大秘诀之一。
储蓄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我一个朋友,1979年的时候他手里有3.5万元,在那时这可是一笔很大的钱。他就辞了工作,把钱放到银行,靠吃利息生活。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这笔钱变成了27万。可在一套房子动辄上百万的上海,这点钱连养老都不够。
把钱存到银行是效率最低的投资理财办法,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存在银行的钱,只要够我们三到六个月的生活即可。如果我们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即使成不了李嘉诚那样的亿万富翁,也能够实现一个拥有500万的梦想。按照亿万富翁财富增长的公式,如果一个21岁的青年每年投资1万元,每年获取10%的回报,到60岁退休时,就可获得500万元的回报。
有许多投资者一方面把钱存到银行,购买国债、企业债券,一方面用高利息每月支付银行房地产按揭费,这是资金利用中的极大浪费。专业人士表示,美国的退休老人一般每年靠3万美元退休金,生活比较拮据,于是,他们就想出另一个办法,把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然后每年从银行拿5万~10万美元贷款,这样他们的晚年生活就变得更好。因此,我们要转变投资理财观念。
转变投资理财观念后,我们在投资理财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现状、梦想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好投资理财的目标,并选择一条达到目标的最佳道路。个人投资理财包括日常生活理财、保险规划、综合投资规划、职业生活规划、婚姻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养老计划等多个方面,要找到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道路,必须弄清三个问题:我现在何处(目前的经济状况)?我要到哪里去(将来的经济目标)?我将如何到达那儿(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步骤)?
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将财产分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三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实现财富的飞跃是股票、房产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
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作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而未来10年实现财富飞跃的三种渠道是实业、房地产、股票。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看,对普通市民来说,要想每年获得10%~20%的投资回报,最好的投资理财项目是股市和房地产。李志林介绍说,根据他的研究,投资股票市场要冬播春收,即每年12月底至1月初投资股市,春天了结,有望获利10%~30%。每年年底投资中小盘绩优股,尤其是新股、次新股,次年有望获利10%~30%。在1300点下大胆投资股市,有望获利10%~20%。不过,李志林告诫市民,最近要慎重,不妨等到年底再投资股市。在房地产投资方面,要选择那些在市中心的优质房地产,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的房子。
如果我们要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一定要齐头并进,千万不能将钱全部投在一个项目上,这样,当股市下跌时,我们可以靠房价上涨收益;股市上涨时,房价也不会跌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