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至今已经有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获批发行,其中有5只属于债券型
进入11月份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突然发力,至今已经连续有6只理财产品获批。而在今年的前10个月,国内券商获准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仅有区区15只。
值得注意的是,这6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就有5只属于债券型理财产品,这种情况在券商理财产品的历史上极为少见。
西南财经与信托研究所研究员李跃龙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推测:"近期由于大环境不好,证监会鼓励公司发行公司债融资。可是市场不能充分消化巨量的公司债,导致很多公司债没有发行。证监会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加快放闸,明显的有鼓励券商投资债市,加速资金进入公司债市场的考虑。"
"我们正准备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安年年红债券宝'就是以公司债为主要投资标的,以前我们没有这样的产品,这次是在监管层授意下才推出的。"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印证了李跃龙的分析。
债券产品密集发行
此前发行节奏缓慢的券商理财产品在11月悄然提速。11月10日,中银国际推出的"中国红1号理财产品"首日申购,拉开了11月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密集发行的大幕。
紧接着,长江证券的超越理财增强债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11月14日开始发行。11月20日,海通证券()"季季红"和中信证券()"债券优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两只产品在同一天发行。近日获批的光大证券旗下的光大阳光5号和平安证券'年年红债券宝'理财产品也公告称将于近期推出。
公告显示,除中银国际没有披露具体发行数量外,其它5只产品计划推广期规模上限都为50亿份,业内人士估计合计募集资金总额将超过250亿元。按照去年的惯例,单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实际上只在30亿元-40亿元。
今年以来由于股市暴跌,债市大涨,债券型理财产品收益远远跑赢大盘。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们普遍加大了对债券的配置比例。
此次发行的绝大部分理财产品正是以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为主要投资标的,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近期密集发行的债券型理财产品开始把主要目光转向公司债,平安证券和中信证券()更明确提出了把公司债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
据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平安年年红债券宝"与其他债券型理财产品不同,它将投资于以公司债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而且公司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10%,是市场上第一只集中高比例持有公司债的债券型理财产品。
此外,中信证券"债券优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声明将主要投资于高信用等级公司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铺路公司债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密集投放市场完全受管理层的"调控",有些产品的发行申请可能在上半年就已经上报,但由于市场原因并未通过审批,或者券商自己未公布。
有市场人士认为,从A股市场的走势上看,阶段性底部近期已经逐渐显露,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此时大批地成立有抄底的意味。
不过,近期推出的理财产品绝大部分以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为主。仅有中银国际的"中国红1号理财产品"是偏股型的集合理财产品,显然"抄底"之说站不住脚。
李跃龙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证监会开闸放行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的审批速度,更多的是为证券交易所债市输血,增强债市的买方力量。"
根据Wind资讯统计,10月份在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几乎陷入了停顿的状态,而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电信、中国石油()(601857.SH)等数只规模近1500亿的巨型公司债只发了公告,到现在还没有发行。
"公司债以前不是很热门,普通投资者对其也不熟悉,监管层就只能从授意券商、基金参与认购开始。"李跃龙推测道。
某证券公司投资经理则认为,管理层在发展债市的问题上不仅希望银行间的市场能够壮大,还希望公司债能在证券交易所方面能够发展起来。"监管层希望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抓,公司债供给多了,相应的也需要有需求来支持,所以监管层希望券商推出公司债类的理财产品,增加需求量。"
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明确地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是监管层授意公司的理财产品要以公司债为主要投资方向。
"一方面是因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这一块的投资标的比较少,希望拓展投资范围。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监管部门都希望我们把公司债作为一个发展方向,帮助消化公司债,扩展债市容量,促进债券的流动性。"
风险之辩
虽然监管层倾向于希望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能够成为公司债的重要买家,但是市场人士对公司债的信用风险仍存有保留意见。
根据海通证券的公告,该公司此次发行的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等短期债券或央行票据等信用等级很高的资产。
"我们目前不会投资公司债券。"上述投资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向理财周报记者明确表示,"由于经济环境不好,公司债的信用风险比较大,违约率可能会增加;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无法偿付,投资者将会损失大部分本金甚至是血本无归"。
"比如说之前的江铜债,从76元降到了63元,虽然现在有所回升,涨到了67元左右,但还是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不过,平安证券上述工作人员却不认可该投资经理对公司债风险的担心。
"关于公司债券信用风险这一块,我们有独立的第三方对公司债评断,监管部门也会对公司债的风险审查,目前还没有因为哪个公司倒闭,对公司信用产生影响的案例。我们公司内部也会有一个评价的系统。"
同样以公司债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中信证券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咨询时也表示:"我们选择的公司债都是3A级以上高信用等级公司,风险这一块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