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金融学子自发"校园融资" 专家:此"创新"是双刃剑
查看完整版本:金融学子自发"校园融资" 专家:此"创新"是双刃剑
2008/11/19 14:26:43
  "债券"、"期权"这类金融工具,一般只在金融机构发售,但目前却在大学校园悄然兴起。
  上周,东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杨涛,为了让求职道路更加畅通无阻,决定给自己添置一套像样的行头。面对上千元的资金缺口,他想到了"校园融资"。
  自发"期权" 购应聘行头
  杨涛是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大四学生,近期,他要参加交通银行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周末,他在一家服装店看中了一套标价2580元的西装,但手头只有闲置资金1200元,面对空缺,杨涛说:"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如果还简单地去找家里、朋友借,那就太没创意了。"
  于是,他便想到自发"期权"。他准备发1500元的期权,每张面值100元。条件是如果应聘成功,按月利率6%利率给付利息;如果应聘不成,按月利率3%给付利息,还款期限3个月。"虽然就业形势不很理想,但我觉得毕业前找到工作不难,买我的'期权'不会错!"杨涛推销自己说。
  "金融产品"以信用做担保
  记者采访了解到,用自发"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的学生还有很多。张鹏也是该校大四学生,这学期开学他自发"债券"买了新手机。他所发的债券每张面值100元,月利率2%,期限4个月。他告诉记者:"我一共发了10张债券,分别被两位同学购买,每人500元,我按月还款,下个月就将还清,算一算,一共多还了80元利息。但用'债券'融来的钱要比'借钱'花舒服多了。"
  据了解,两位学生的"金融产品"都是以个人信用做担保,所以,他们的"产品"只向自己的好友"招募",因为同学比较了解我,相信我们的实力和诚信。
  这种"创新"是把双刃剑
  就此行为,记者采访了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关宇博士,他分析说:"我们暂且不论其方式是否'合法',以上融资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以致用的一种体现。他们用'金融工具'解决资金难题,说明创新意识很强。"
  但同时他也指出,由于大学生本身并无资金支付能力,这种债券、债务双方可抵押的物品又只是"模糊"的信任。所以,这条债务链比较脆弱,一旦借款人还不上款,很可能造成友情破裂,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而且,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正是过度的金融创新,所以,学生有想法、敢作为是好事,但要符合现实和经济规律。
  金融危机暗流涌入就业潮
  提及金融危机,关宇还强调:"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形势,很多企业都缩紧银根,盈利预期有所减弱,用人需求势必会降低,特别是金融机构和制造业单位。虽然现在09年毕业生招聘会还未开始,但危机暗潮已经开始涌动。"
  今年大四学生的求职心理又有何变化呢?关宇介绍,目前大四学生的求职心理茫然,缺乏指导性。他们知道工作难找,又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对工作的要求还不肯降低,这使他们矛盾困惑。其实,所谓危机,有危险更有机遇,在目前危机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丢掉幻想,面对现实。放稳心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