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连续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居民储蓄利息收入大幅缩水。而与此同时,债券基金却表现出良好的投资回报。业内人士表示,谨慎保守的理财方式也不必挤储蓄一条独木桥
由于投资环境恶化,今年以来,无风险的储蓄存款成为大多数居民选择的理财方式。央行统计,居民储蓄今年以来屡创新高。但自9月15日以来,央行已三次宣布降息,居民储蓄存款收益进一步缩水。据计算,今年年初,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1万元整存整取存1年的名义利息收入是414元,扣除5%的利息税后,实际利息收入是393.3元;而10月份的两次降息之后,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为3.60%,同样1万元存1年,由于现在免征5%的利息税,实际利息收入是360元。这样算来,1万元存1年,经过两次存款利率调整之后,居民存款实际利息收入减少了33.3元。而在上一轮利率调整周期的最低点,2002年五年期定存税后利率曾一度仅为2.232%。可见,目前仍有充裕的降息空间,未来利息收入仍可能继续减少。
显然,储蓄的独木桥因为降息而越来越窄,已经难以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要。农银汇理基金理财专家指出,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的情况下,谨慎理财并非只有储蓄一条路可走,债券基金有望取代储蓄,成为目前投资者理想的理财方式。
由于主要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今年以来,债券基金凭借低风险和稳定的收益日渐升温,与股票型基金的低迷形成鲜明对照。截至11月7日,债券基金过去一年的平均收益率为5.17%,不但远远高于同期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更高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3.60%的利息回报,甚至超过了目前三年期定期存款4.77%的利率水平。
同时,接连降息使存款逐渐丧失吸引力的同时,却对债券市场构成利好,债券基金有望在降息周期内继续保持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报。汇丰晋信平稳增利基金经理朱文辉表示,由于利率与债券价格呈反向走势,进入降息通道意味着债券价格将会不断上涨。广发基金相关人士则表示,从近期数据来看,受降息预期的影响,机构做多债券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债市有望继续走强。农银汇理基金理财专家预期,随着降息周期的逐步展开,债券型基金对储蓄的替代作用将可能更加明显,加之债券基金良好的流动性,投资者对债基的热情将不断升温。
据了解,目前有农银汇理、汇丰晋信、申万巴黎等多家公司旗下债券基金处于发行期,而今年以来发行的债券基金更是多达40只,数量超过了以往5年债券基金发行数量的总和。截至10月31日,今年已成立的25只债券基金首发规模达到836.10亿份,单只基金平均规模为33.45亿份。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降息周期中不妨将债券型基金替代储蓄,作为存款"新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