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家庭账本的变迁
查看完整版本:家庭账本的变迁
2008/11/18 12:44:53
  石大伯是松桃自治县一名普通市民,多年来,大伯一直有记账的习惯,把家里的生活开支都记在本子上,日子长了,一本本家庭账本也记录了大伯一家生活的变迁。
  如今,捧起账本,回想往事,石大伯禁不住感慨万千,账本上数字成了30年来我县百姓生活消费变化的最好说明。
  1978年石大伯和爱人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是85元,现在两人的收入共计6200元,30年中家庭收入增加了70倍。从家庭消费看,30年前支出集中在吃饭、穿衣、孩子教育,而现在则趋向于多元化。记账本上显现:1981年8月家庭开支账单为,党费0.8元、水费2.5元、伙食费38元、保姆费10元……,合计82元;而2008年10月家庭开支账单囊括了水电、手机电话、电脑电视网络、伙食、卫生、服装、人情贺礼等费用共计3000余元。
  石大伯说,上世纪70年代末期,城里的各种供应还要凭粮票、布票、肉票、盐票、酒票、棉花票等。
  大伯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78年10月国庆节,自己结婚时办2桌酒席,结婚的全部开支是1281.51元。当时住在职工集体宿舍,一张床、一个写字台、两把椅子,唯一的高档家用电器就是一台收音机。
  而家里购买的第一台电视机,12英寸的黑白机,是从结婚时就开始攒钱,到了婚后第8年-1985年才购买上的,当时的价格是468元。婚后自己还在****部队医院工作,爱人是松桃中学教师,虽然当时也属于中等收入家庭,但仍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有了孩子以后,又因夫妻分居两地,雇了保姆,家庭开支更为紧张。
  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次种"天花"(即麻疹),医生要求吃鸡蛋,妻子舍不得买。
  在那时,全家人节衣缩食一年省下来的钱只能购买一部自行车、一块手表或一台缝纫机。
  而现在,石大伯说,别说儿子"种天花"要吃鸡蛋了,就是餐餐饭吃鸡蛋都有。他还说,2005年儿子结婚时购置了126.78平方米的单元房,添置了冰箱、彩电、空调、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几乎是一应俱全,连同举办酒席总共开支22万余元,这在上世纪70年代,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记了30多年的账,带给石大伯的最大感受就是工资增加得快,工业品更新也快。"80年代中期一台21英寸的彩电是4000余元,现在只要600余元。过去不管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农村家庭等都有人穿补丁衣服,现在连最普通农户也没有人穿了。"大伯感受最深的是买菜方便了,购物的场所多了,人们生活用品极大地丰富了,无论买什么也用不着凭票了。
  最后,石大伯告诉笔者,过去记账主要是为了家庭理财,现在收入高了,记账已不再局限于理财,而是想了解一下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就行了。但通过这30年的账簿,却实实在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生活从捉襟见肘到富足有余的变化。
  石大伯激动地说:"在党中央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引下,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账簿也要继续记下去,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记录下来,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也永远牢记,改革开放就是好!"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