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网络调查谈起
网民=最倒霉的基民?
有时我们会怀疑,网络调查的真实性是多少。
就以近期中国证券网"今年以来您投基累计亏损为多少"的调查为例,在参与投票的14328人次中,有10909人次的投资者损失达到80%以上,达到全体投票者总数的76.14%。选择亏损在40%~60%的基民人数为2978人次,占投票者总数的20.78%。191人次投资者损失低于20%,占投票者总数的1.33%。还有250人次的基民表示今年以来小有盈利,仅占全部投票者的1.74%。
该调查表明,近八成基民今年以来的亏损达80%以上。可是基金的实际跌幅有这么大吗?其实整体上基金还是跑赢大盘的。与上证综指从6124点跌到1664点近72.8%的跌幅相比,上交所基金指数从最高点的5525点到最低点的2214点跌幅为60%,相对较为缓和。
另据统计,从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自最高点以来累计跌幅逼近七成。可比的271只开放式基金中,跌幅最高的友邦华泰红利ETF单位净值缩水67.73%,易方达深证100ETF、大成沪深300、大摩华鑫基础和博时裕富单位净值基金分别下跌66.80%、66.75%、66.74%和66.31%。共计有37只开放式基金单位净值跌幅超过60%,占比13.65%;有132只开放式基金单位净值区间跌幅在50%至60%之间,占比48.71%。
比较得知,自2007年10月16日历史高点以来,开放式基金当中有不到15%的基金净值损失超过60%,但没有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净值损失超过80%。如果从今年算起,基金净值损失超过60%的基金数量更少,只有23家。
难怪有人开玩笑说,那些参与中国证券网网民是基民中最倒霉的人,他们当中近80%的人都买到净值缩水超过80%的基金!
网民的基金操作水平最糟糕?
如果调查结果成立的话,只能说明网民的基金操作水平实在太糟糕了。但是我们认为,关心证券资讯的网民,不应该是那些操作水平最糟糕的基民。因为经常上网的基民时常关心各种消息和行情,比那些大爷大妈级的基民投资者了解的基金知识相对更多,应该能有种种方法来稀释基金投资风险。
且不说利用定投平摊成本,也不说波段操作让他们可能及时割肉赎回,减少损失,对于一个有知识、有信息的投资者来说,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至少能够避免成为最后的牺牲者。
为什么网络调查结果失真?
一般来说,与传统拦截访问和电话访问等调查方式相比,网络调查的真实性是较高的。网络调查参与回答问卷的大多是主动参与者,他们在选择回答问卷的时间比较充分,从而保证了答卷的准确性。另外,网络调查数据统计是由软件自动完成,减少了人工录入的误差。
最关键的是,调查结果和调查者本身没有什么利益关系,这些调查结果不能弥补他们遭受的损失,既不能降低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对他们痛恨的基金经理也没有任何惩罚。因此这些参与网络调查的基民应该没有造假的动机。
是什么让他们在"亏损超过80%"这个选项点了一下鼠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可能有如下理由:
幻想破灭。俗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同样在该网站今年1月份的调查中,多数基民还将今年的基金投资收益预期定在50%左右。半年多的跌跌不休,早已经将他们的幻想击得粉碎,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口号更是变得有反讽的味道。亏惨了,这是他们惟一的心理认知,而不会去认真想想自己实际亏损了多少,只是选亏得最多的那一项。如果有一个"亏损超过90%"的选项,相信也会得到同样多的选票。
借机发泄。网民对基金投资的失望情绪借机发泄出来。在巨大的亏损之下,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专家理财的信任,痛恨那些巨额亏损下仍拿着高额管理费的基金公司。所以只要有机会鄙视基金,他们是不会手软的,不过这时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非理性行为。
寻求安慰。今年以来,基民们不仅要面对亲友的抱怨,心里更是承受着深深的自责。但是他们平时只能自己咽下苦水,独自舔舐伤口,只有在网络上才能让他们有所放开。在"还有那么多的难兄难弟"、"和我一样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理安慰下,也许想都不想就已经投票。
不看好后市。对于那些还没有割肉赎回的基民,他们会把未来可能的损失也算进去,尽管这只是一个预期的损失而不是现实的损失。这也反映出他们不看好后市,认为市场还未见底的预期。
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知,基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亏得那么惨。他们只是因为在挫折中,渐渐变得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基金理财。而在灾难中,人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夸大自己的痛苦。因为在灰色的眼睛里,一切都变得绝望。其实,事实往往没有那么糟。对于股民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