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结构型理财产品暴露风险
查看完整版本:结构型理财产品暴露风险
2008/11/17 9:54:11
  结构型产品几乎全是"舶来品" 继续降息应考虑相对安全投资对象
  近期,结构型理财产品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和QDII一起成为高风险的"代名词"。这都源于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危机,并且蔓延至实体经济。结构型产品"零收益""负收益"以及销售不当等事件不断,考验着整个银行理财市场。
  结构型产品"遇危则停"
  资料显示,结构型产品市场首先在美国市场兴起,1986年9月1日,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了第一款结构型产品,Standard and Poor's 500股价指数连的债券。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成长后,结构型产品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银行推出的结构型存款成为市场的主角。各家机构推出产品,以吸引投资者,这些产品挂钩不同标的,S&P500股价指数、日本指数、一篮子股票等等。从美国的结构型产品发展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短暂的萌芽期后,由于遇到1987年股灾,结构型产品进入停顿,并且时间长达3年之久。可以看出,由于萌芽期较短,虽然在之前美国衍生金融已经有所发展和研究,但是在产品设计和技术上面仍然未成熟,面对股灾这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危机爆发后,美国股市进入了调整期,在这期间,市场一直处于震荡,并且维持了2年多,结构型产品也处于停顿期。当然,除了市场原因,国家调控政策、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投行对金融工程技术的研发等同样是其中的原因。
  结构型理财产品存在风险
  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国,结构型产品首先是以结构型存款,即外币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的。随着2006年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的牛市,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了与股票、指数、商品等挂钩的理财产品,特别是外资银行,由于其业务的性质、海外投资经验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更是主打结构型产品,结构型产品在2007年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从国内市场上的结构型产品来看,产品数多,参与机构多,投资者也青睐结构型理财产品,似乎感觉国内结构型产品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其实不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尚未建立股票、指数等标的物的期权市场,作为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国内市场对冲理财产品中期权的风险,形成了巨大的风险暴露。商业银行或者直接利用海外期权市场或者向海外投行直接购买产品,所以说我国结构型产品几乎都是"舶来品"。
  危机或许也是机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大,蔓延至全球,实体经济遭受侵害。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型,美国投行由于次贷遭受重创。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外汇市场剧烈震荡,而商品市场同样未能幸免,惨遭腰斩,各国经济出现放缓或者衰退,为了提振当前经济和挽救金融市场,全球采取各种政策,联手降息,向金融体系注资等等。此次危机已经远远超过1987年的美国股灾,在那次危机中,美国结构型产品进入了停顿期,那么中国在面对此次危机时,结构型产品是否会进入停顿期呢?
  普益财富研究院张星认为,此次危机将对结构型产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或许是个机遇。结构型产品发展初期,就是在经济不景气,股市低迷以及利率较低的背景下产生的。此次危机,各国最大的动作之一就是降息,中国已经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两次,并且在未来时期可能继续下调,多国都大幅度降息,全球可能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出口受到较大影响,而国内消费一直不旺盛,这让一直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体受到不小的冲击,经济已经出现放缓,面临严峻困难。国内上证指数由以前的6000多点到现在的在2000点左右徘徊,持续保持着低迷。这一系列都使得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但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仍认为我国在现阶段结构型理财产品不会进入发行停顿期。如果继续降息,投资者可以考虑选择相对较为安全的结构型产品作为投资对象。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