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五大黄金投资法顺时针逆时针都在你的控制中
查看完整版本:五大黄金投资法顺时针逆时针都在你的控制中
2008/11/17 9:18:46
  五大黄金投资法顺时针逆时针都在你的控制中
  你的资产必须动态认识不同阶段和条件,并及时运用不同阶段和条件下的理财工具
  这一轮百年一遇的熊市,巴菲特也没有见到过。他一直秉承的价值投资理念让人们开始觉得不靠谱。
  价值投资的底线到底是什么?跌破净资产的股票,难道没有价值?四五倍的市盈率难道还没有价值?如此惨烈的资本市场让我们几乎信心殆尽。
  可是,除了哀思和疗伤外,我们更需要思考。熊市还有多长?是赎回离去,还是坚持投资?我们要如何去坚持?。
  事实上,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实体经济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回归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问题。对于投资人来讲,在弱市之中仍然存在五大投资黄金法则。
  法则一:
  认清投资本质和投资相关要素
  了解投资市场及变化规律、了解投资品种的资产特性,从而把握投资行为。
  投资的本质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利用投资对象自身价值变化、市场不同投资博弈群体对信息、投资价值理解差异来获取收益的过程。
  投资收益的来源以投资对象的价值为基础:投资股票收益源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债券收益源于资金借贷价格,投资商品的收益来源于商品本身因其供求关系产生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应对照这些价值基础去预期自己的投资收益,而对短期超越这些基础的收益保持谨慎。
  另一方面,从经济周期、市场周期、投资者心理行为变化、资金流动等角度去分析这些资产收益的相对变化,可以找到资产配置的正确方法,去增大投资收益,减少投资风险。
  下面介绍一种以资产配置的模型--投资时钟模型。2001年的夏天,美林公司在《全球产业分析》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产业时钟理论。三年之后,2004年11月美林公司再次推出了《投资时钟》报告,对先前报告的方法论进行了更新,实证分析更加完备。
  美林的投资时钟是一种将资产轮动和产业策略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的方法。这种对周期的诠释,非常好地解析了我们所能做的主要投资品种,随着经济周期的转动依次获得超额收益的规律。这些品种包括的债券、股票、商品和现金。
  投资时钟模型根据相对于趋势的经济增长方向和通货膨胀的方向,将经济周期分成四个阶段,即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济衰退阶段。重要表现是GDP增长乏力、通货膨胀走低,中央银行削减利率措施刺激经济回升。此时,债券是最好的资产选择核心内容。
  第二阶段是经济复苏阶段。其表现是放松性政策发挥效力、经济会加速增长、通货膨胀将继续回落。这个阶段是股票投资者在经济周期投资的最佳阶段,股票是最好的资产选择。
  第三阶段是经济过热阶段。这时候生产增长减缓,生产能力接近极限,通货膨胀上升。央行通常会提高利率,这时候,债券将会表现糟糕,商品是最佳的资产选择。
  第四阶段称之为滞胀阶段。这一阶段的表现是GDP增长降低到长期增长趋势以下但是通货膨胀继续上升。由于利润受到重创,股票的市场表现异常糟糕。现金是最好的资产选择。
  目前来看,2007年国内的GDP的增速已经到了顶点,经济增速现在仍处在不断下滑的过程中。从通胀看,CPI应该会继续下降;从货币政策看,当前处在放松的过程;从投资品市场表现看,股票暴跌的区间已经过去,商品特别是决大部分的有色商品都在探寻底部的过程。
  从投资时钟模型来看,国内现处衰退过程,最好的投资标的可能是债券。不过也要看到,债券牛市之后就是股票牛市,而且股票资产会先于经济周期见底,可能出现债券和股票同时走强。
  法则二:量力而行
  结合自身风险承受度、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品种来理财。
  国内家庭理财的一个普遍误区--人们往往遗漏了对个人风险收益需求和资金运用期限的分析,而这恰恰是理财的关键步骤。
  具体来看,第一步要弄清楚个人资产中有多少是流动资金,多少是短期投资,多少是长期投资用来退休养老的。再分析每类资金可承受风险的能力,然后才是为风险承受度不同的资产匹配相应风险收益水平的理财产品。
  把各类基金产品和食品做个类比:
  货币市场基金和超短债基金像我们喝的水,几乎人人都适合,能提供较好本金安全性和流动性,但预期收益率较低,适合短期资金。货币市场基金和超短债基金以投资剩余期限较短的、较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回购为主,不投资股票,不做新股申购,不投资可转债,因而完全规避了股市风险,对债市利率风险也不敏感。
  债券基金像素食,适合各类期望稳定增值的个人或机构投资人,能力争中长期本金安全、相对股票基金较稳妥的变现能力和中等收益,尤其适合中长期资金。债券基金有类似"活期债券"的便利,每个工作日可申购赎回,不用像柜台国债那样一期一期等;也没有固定期限,投资人可根据自己的财务需求灵活安排;赎回时不会像定存或柜台国债,提前支取利率降低,而是按照有效赎回申请当日的基金份额净值计算赎回价格。
  股票基金像荤食,适合高风险偏好及长期持有者,中短期波动较大,长期增值较高。其中指数基金始终保持95%的股票资产仓位,完全跟踪市场指数,适合牛市短期急涨行情;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依据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风格及基金经理的运作,可在一定幅度内调整股票资产仓位或品种,业绩差异较大;在调整市或熊市中,平均表现常好于指数基金。
  法则三:构建稳健的资产组合,使财富长期稳步增值
  资产组合中低风险品种属常规必配,只不过比例因人、因市场环境而不同。
  在未来全球经济情况可能长期下行的情况下,保存实力是当下最重要的投资策略。保存实力不意味仅仅持有现金和存款,从共同基金的角度建议重点关注两大种类型的低风险资产。
  一是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如央行票据、隔日拆借和七天通知存款等。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不用纳税,购买赎回时也没有任何费用,流动性好、变现快。
  二是债券基金。债券基金主要以债券为投资对象,包括国债、企业债和可转债等,债券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手续费较低,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
  债券基金也分很多种类,比如只投资债券的纯债券基金;如嘉实超短债。也有部分(一般20%左右),可投资股票的债券基金,如嘉实多元收益基金。
  嘉实超短债由于组合久期短,对债市利率风险不敏感:债市向好时现券资本利得受益,债市调整时,再投资收益增加,票息也可在较大程度上弥补现券可能出现的净价损失。与货币基金类似,嘉实超短债主要投资货币市场工具,基金组合久期很短(不超过1年),因而具有类似货币基金的低风险收益特征。
  以嘉实的三种低风险基金为例:嘉实货币属于基本没有风险的资产,截至10-31,今年以来的总回报2.98%最近一年总回报3.97%,最近两年年化回报3.73%,最近3年年化回报3.15%,收益非常稳定。
  嘉实超短债今年以来的总回报3.77%,最近一年总回报4.5%,最近两年年化回报4.1%,收益比货币基金略高,波动不大。嘉实多元收益基金成立一个半月以来已经实现了1.1%的绝对收益。
  法则四:战胜人性弱点
  历史证明,世界经济不致走到末日。坚持投资,不能让情绪主导投资。
  过去的两个多月,就在大家都信心殆尽的时候,巴菲特却在逐步买入资产。他依然在坚持他的法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巴菲特一直用他的行动教育我们:战胜人性弱点,学会控制恐惧,也学会控制贪婪。分批进场或者定期定投也许是最好的策略。
  以下是巴菲特近期讲的一些金句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智慧。
  "当前的形势是--恐惧正在蔓延,甚至吓住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但对于竞争力强的企业,没有必要担心他们的长期前景。这些企业的利润也会时好时坏,但大多数都会在未来5、10或20年内创下新的盈利纪录。"
  "回顾一下历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道琼斯指数在1932年7月8日跌至41点的历史新低,到1933年3月弗兰克林·罗斯福(ranklin Roosevelt)总统上任前,经济依然在恶化,但到那时,股市却涨了30%。"
  "长期而言,股市整体是趋于利好的。20世纪,美国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代价高昂的军事冲突、大萧条、十余次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石油危机、流行疾病和总统因丑闻而下台等事件,但道指却从66点涨到了11497点。"
  这里对历史上6个月下跌超过45%之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及10年的股票市场表现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希望历史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国内外历史上的股票市场暴跌的四次主要事件:
  1、1990-1991自1985广场协议后,亚洲货币大幅升值,股市及房市出现泡沫后大幅修正,受伤最深的是中国****、泰国。
  2、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国际热钱快速离开以东南亚为主的经济体,造成股市汇市大幅下跌,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韩国、中国香港多国受到冲击。
  3、2000-2001全球科技泡沫:以电子业为主体的市场或经济体大幅下跌,美国Nasdaq市场,中国****冲击最大。
  4、1994-1995第四次宏观调控:由于房地产及股市过热,造成了资源紧缺,当时进行了"适度从紧,稳中求进"的宏观调控,A股在1994/01-1994/07半年内跌了近60%。
  我们观察这些事件后半年、1、2、3、4、5、10年的表现,得出两点启示:在大跌事件发生后,持续持有2年有三分之二概率能够超越历史平均报酬(12次中发生8次);大跌后的五年收益表现全部是正收益。
  既然投资在市场中,投资者既要与竞争者博弈,也要与自己博弈。虚拟经济一般提前6至12月反映投资者对实体经济的预期,所以经常我们看到市场的顶部和底部都是在过后才发觉。
  法则五:坚守原则
  把握预期回报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这三个维度中的一个较优点。
  在家庭理财上,可以首先构建防御和进攻两大阵营。
  防御阵营的作用是应对小概率下的一些意外事件,例如:用基本的储蓄存款应对家庭支出意外,用保险应对家庭健康或财产意外,用黄金实物应对极端恶性通胀或货币的信用风险等。
  进攻阵营的作用是分享大概率下的经济增长潜在收益,常用的证券投资工具是股票和债券,大众可借助股票基金或债券基金理财增值。对于大多数35-55岁,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追求稳定增值的家庭来说,防御类资产的合计比例低一些,进攻类资产合计比例可以高一些。一般而言,股票类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不要超过100-年龄(%)。
  投资大师指数基金之父、先锋基金创造人约翰·博格的50∶50投资法就是,投资股票类的高风险资产和货币、债券类的低风险资产各50%,在两类资产波动情况下,定期(每季度或者半年等等)重新增减两类资产,把比例调回50∶50。博格的50∶50投资法非常简单易行,是恒定比例法的一种。
  这类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做资产配置,并且把上涨过多的资产变现回补下跌过多资产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做成30∶70投资或者40∶60投资比例等等。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