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债券基金依然是为投资者赚取正收益的基金群体,这不仅使部分债券基金期间不断呈现资金流入的状态,基金公司也掉转风向标,发行债券基金以迎合投资者的口味。与国内其他类型基金的存量相比,债券基金的比重依然偏低,并且有继续扩容的空间。但是,面对集中发行的债券基金,投资者如何识别基金的收益与风险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延长组合久期提高收益
三季度初期,伴随原油价格开始向下调整,到油价下行趋势的确立,国内的宏观经济指标开始出现转向,通胀问题得到缓解,CPI开始下行,市场预期降息的氛围浓厚。因此,三季度债市出现一波迅猛的上涨,长债指数涨幅较大,之后市场的焦点从长期国债、金融债发展到中长期信用债,对长债的追捧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甚至出现倒挂。对利率的预测是债券基金经理日常的工作重点之一,久期选择也是构成债券基金业绩的因素。三季度表现较好的债券基金都适当延长了组合久期,如国泰金龙债券、华夏债券等。截至2008年11月13日,国泰金龙债券今年以来净值上涨11.5%,华夏债券A/B同期净值上涨9.58%,在同类基金中表现较好,其长期的业绩波幅和下行风险在同类基金中表现偏低,与基金经理谨慎的操作风格有关。
严格控制信用债风险
在一些基金经理看来,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大幅降低,这会增加企业债的信用风险,因此,严格控制信用债风险也是稳健型基金经理的主要操作手法。以2008年9月30日债券基金的季报为例,企业债比重最高的基金是益民多利债券,占净值比重达到74.13%。比重相对较轻的债券基金如诺安优化收益、中信稳定双利、国泰金龙债券、工银瑞信强债等。基金经理在挑选企业债等信用品种时通常重点考虑偿债风险、信用利差、持有期回报率和流动性。对于追求稳健的基金经理,持有信用债时会较少持有信用偏低或可投资主体范围较小的信用品种,保证组合收益性、券种流动性的同时,对于信用评级下调和信用利差扩大的风险也会紧密跟踪。
谨慎参与融资杠杆
债券基金通常通过质押式回购进行融资,其操作的市场既包括交易所市场,也包括银行间市场,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新股或转债的申购、套利和杠杆操作,在应付投资者赎回时现金头寸不足也可能需要进行短期融资。债券基金的契约规定基金在银行间市场的最大融资比例为资产净值的40%。三季度的报告显示,部分债券基金使用融资杠杆,同时比例放大较多,这是贯彻久期策略的一个方法。如基金经理在看好三季度债市的同时,通过杠杆增加债券的久期和持仓,分享长债上涨的收益。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期间基金规模不稳定、亦或是基金经理对利率趋势的判断有误,放大操作的后果只能使组合面临亏损、增加风险。季报的数据只是一个时点数据,代表基金经理当天融资杠杆的使用情况,不排除一些基金期间采取放大操作。对于基金组合,适当的放大可以提高组合收益的潜力,但需要严格控制杠杆比例。对于融资参与新股申购,也需要对申购机会是否明显以及风险是否较小作出谨慎的判断。
经历了极端市场的大幅下跌,近期购买债券基金的投资者也出现低买高卖的现象,即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基金后,如果短期内有涨幅,一些投资者由于担心风险而选择赎回。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债券基金经理近期面临的则更多是规模的大幅扩张对构建组合的影响。对于基金经理的运作而言,虽然规模较大的基金在债券买卖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其短期内规模迅速扩大对其话语权的增强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倾向于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有利于基金经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可以看到,近期一些规模较大的债券基金对申购门槛作出限额规定,这一策略有利于保护老持有人的利益。